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93202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邴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吉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灭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徒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独特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能够迅速发展做出合理化的解释。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议会帮助和授权下)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提供了资本。

——摘编自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明朝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农业有哪些“转变”的潜在可能?分析中国古代阻遏农业“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能够实施的有利因素并评价圈地运动。
(3)综合以上所学,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0-07-19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马皇帝苇斯巴芗(公元6979年在位)宁愿使用奴隶竖立一座方尖碑,也不愿意采用发明家提供的可以方便竖碑的技术措施。水车制造技术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被帝国东部行省所掌握,可直到公元4世纪奴隶来源枯竭后它才为罗马所采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罗马技术进步的原因。

材料二   最初使用水力的修道院,其着眼点不在经济效益,而是为了使修道院尽量自给自足,保持和邪恶外部世界的隔绝。后来,俗世的企业主看出新技术能带来的经济好处,也学会了使用这种技术,又对它投资,加以改进。有的学者把这称作“中世纪的工业革命”。到12世纪,玉蜀黍、橄榄、葡萄、木材、炼铁、制革、造纸都可以利用水力驱动的机械生产出来。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阔,只不过对小生产者来说,机械设备成本太高,因此多数作坊还是手工操作。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材料三   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换句话说,社会的潜在结构是鼓励发展生产,还是一个社会的本质必须维持现状?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从社会史的角度来认识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所在。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2021-06-27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手工工场的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无法满足日益扩大和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于是创造一种新的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和更适合于资产阶级追求高额利润的生产的技术和生产组织的要求,成为刻不容缓的事。18世纪的几乎所有发明家都是被实际问题所推动着、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思想已逐渐摆脱了神学迷信的桎梏……到17世纪末以后,英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又为科学思想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创造发明英定了适宜的土壤,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就不断涌现了出来。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废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科学,它关心的主要不是增加和改进现有产品,而是推出新产品。它的效果更为迅速、成果更为巨大,因而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更工白性煤和铁的时代已经被钢和电、石油和化学的时代所取代.大量的人口被城市所吸收、大都市大量出现、而且是全球性的.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3-07-23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