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9 题号:193267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该条约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名录,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部分)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明清敌宫

北京

1987年

曲阜三孔

山东

1994年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陕西

1987年

平遥古城

山西

1997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北京

1987年

颐和园

北京

1998年

长城

15省市

1987年

皖南古村落

安徽

2000年

布达拉宫

西藏

1994年

青城山—都江堰

四川

2000年

——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相关材料整理


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表(或其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任意选取其中两处并分别论证其历史文化价值。(要求:角度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合理。)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长城与世界遗产保护]

材料:识别号:438

收录日期:198712

1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CONF 005 VII.A

标准符合标准
Ci):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标准(i):明朝的长城,因为其工程的浩大以及完美的建筑堪称绝对杰作。长城是唯一一处可以从月球上看到的人类杰作, 这一规模浩大的城墙建筑与周围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Cii):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 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标准():春秋时期,中国在修建北部边境防御工事时运用了其建筑模型和空间组织。由于长城修建的需要而导致的人口转移更加深化了中国风的传播。
Ciii):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iii):位于今甘肃省建于西汉的长城防御工事的夯土部分和同样有口皆碑的明朝砖石建筑都反映了长城作为中国古 代文明的独特见证。
Civ):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 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标准():这一复杂的历史性文化财产是中国军事建筑独一无二的突出例证。虽然2000多年来长城一直扮演着单纯的军事抵御角色,但其建筑历史却反映了历代国防技术的进步和对政治环境的不断适应。
C(Ⅵ):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标准():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长城浩大的工程意味着建筑工人的大量艰苦遭遇,曾多次在中国文学中被提到,比如陈琳(约公元 200年)的作品《武军赋》、杜甫(公元712 - 770)诗歌作品以及明代的通俗小说等。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任选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7-03更新 | 4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以御匈奴。东起辽沈,西迄临洮,陵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引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我们的长城—四万万七千万》

(《中苏文化杂志》“抗战特刊”创刊号封面漫画,193711月)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长城的价值,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24更新 | 89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了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到4296处,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3154家,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文化建设70年“大数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17更新 | 3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