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7 题号:193326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是德皇威廉二世。人们往往把18901918年的德国称为“威廉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贯彻一种“威廉主义”的方针政策。威廉二世执掌国政后不久便开始执行一条“新路线”,即“世界政策”。“世界政策”的主要点就是殖民主义和海军主义政策。威廉二世得意地解释他的“世界政策”就是向海外扩展殖民地,掌握制海权,争霸世界:“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即制海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德国从“大陆政策”转变为“世界政策”的背景,是由于德国工业的起飞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帝国主义向外扩张的矛头主要指向北非、亚洲(中国)、巴尔干和土耳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皇威廉二世积极推行“世界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推行“世界政策”的影响。
2023·河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殖民地和后备军。

——摘编自《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且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摘编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结合所学史实,说明“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如何?该结果的出现有何历史必然性?
2020-10-17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短暂的20世纪

下面的材料选自美国历史学家约翰·卢卡克斯写于1991年,也就是苏联解体之前的作品,他认为1989年在西方发生了分水岭式的事件,导致了20世纪的结束和21世纪的开始。

20世纪……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它的两个主要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如同两座矗立的山峰,主导着这一风景。苏联革命、原子弹、殖民帝国的结束、共产主义国家的建立、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欧洲和德国的分化——所有这些事件都是两次大战的结果,我们就是在这样的阴影下生活看,直到现在。

……人们几乎不知道“世纪”这个词。《牛津英语辞典》中指出,这个词的现代用法在英语中出现于1626年。在这之前,该词表示罗马的军事百人团;此后,它开始拥有了另外的含义,即100年。它标志着我们现代历史意识的开始。

我们知道20世纪结束了……主要是因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果的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已经渐渐消失,苏联已经退出了东欧,德国已经重新统一。在欧洲之外,甚至朝鲜和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以及尼加拉瓜等政治危机,都直接和间接与这种对抗有关。……”


(1)作者认为“20世纪开始和结束”的这两个关键年份中,“结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东欧剧变”。那么“开始”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
(2)作者划分世纪的标准和传统划分世纪的标准有何不同?
(3)作者提出“20世纪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该观点的合理之处在哪里?
(4)作者提出“20世纪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该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在哪里?
2022-06-12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欧洲列强都在19世纪的弱势民族中寻找下手的对象,各种国际危机都因列强的妥协而被化解,外交手段以及复杂的利害关系,避免了由于一系列的国际危机而导致全面失控的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列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两大集团的产生和对峙,使19世纪初期以来的国际关系的规则也随之改变。通过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矛盾,越来越成为各国统治集团所信奉的“真理”,军事集团的形成使1905年后各种国际危机都主要依靠赤裸裸的战争威胁来解决。

——摘编自华少庠《卓越与迷惘:欧洲文化发展进程综述》

材料二   苏联对德国的扩张一直抱有最强烈的警惕性,19383月德奥合并时就向英法建议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却被英法冷淡地拒绝了。直到德国吞并捷克斯溶伐克的残余部分后,三国才开始了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谈判。此时英、法、苏三国都致力于保证波兰的安全,英国提议当欧洲发生侵略行动时,英、法、苏、波四国将立即讨论应当采取的步骤。苏联立刻接受了英国的建议,但这一提议却遭到作为受援国的波兰的坚决反对。

由于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恩怨,波兰人对于苏联的仇视更甚于德国。张伯伦遂发表了由英法单方面保证波兰安全的宣言,英国这一做法更加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随着19397月但泽危机的不断激化,共同面对德国压力的英、法、苏三国终于开始进入军事结盟的实质性谈判阶段。苏联对谈判极为重视,英国却并没有诚意,给代表团的指示是“在缔结政治协定前,应该极其缓慢地进行谈判”。法国本来非常希望与苏联结盟,但由于英国的态度也只好在谈判中虚与委蛇。在苏联看来,英法可以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却不愿意给波兰施加压力让苏军过境抵抗德国,这就是对谈判毫无诚意。二战爆发前20天,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努力失败了。

——摘编自苏肄海《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体安全机制无法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和二战前欧洲局势的异同。
2023-07-06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