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93636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加速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由国家对布匹、食盐、火柴、靴鞋、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

材料二   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凡工人在5人以下,拥有发动机的小型工业企业和工人数在10人以上,没有机器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律停止国有化,并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

——以上材料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材料三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让自己隶属于世界资本。

——《斯大林全集》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说明苏俄政府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三回答,斯大林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业化方针?依据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那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革命者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感到“痛惜”的原因。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记者对罗斯福的质问。

(3)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是如何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是指什么。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恰当的题目。

2018-07-03更新 | 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国际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决策,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

1929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194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

——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概括该“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
2024-05-21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参考析数据,窥见问题,各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材料一   下表是1913年-1932年沙俄、苏俄、苏联经济数据表

1913年1920年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368
煤(十万吨)29187644
原油(万吨)9203902140
生铁(万吨)42011.6616
钢(万吨)42019592.7
棉织品(亿米)25.821.226.94
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29-1939年美国的失业率、个人消费和物价

年份失业率★个人消费支出(十亿美元)消费物价指数CPI
(1967=100)
19292.977.451.2
19308.970.150.0
193115.760.745.5
193222.948.741.0
193320.945.938.9
193416.251.540.1
193514.455.941.0
193610.062.241.6
19379.266.843.1
193812.564.342.2
193911.367.241.6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

注释:★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所占百分比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1920年相比1913年经济数据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932年的经济相比1913年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时,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结合所学,简述罗斯福总统为提振物价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9-03-29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