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1943746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十六七世纪的圈地运动造成数以千计的流民,他们在农村的基本生活没有保证。但是这一时期被推到城市中的人,却由于近代工业尚未发展,工场手工业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大部分成为了乞丐。工业革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排挤,和农村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作为一种持久的推动作用。同时,机器生产造成手工生产的扩大,因而在一定时期,劳动需求扩大,工人工资一度上升较快。正是农村况状的加速恶化和城市生活的相对良好,使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流向城市,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00年以后,来自东北部各州的移居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重重阻碍,如潮水般涌入中西部。俄亥俄州是第一个接受殖民的州,从1800年到1820年,该州的人口增长了3倍,这大部分是由于移民迁入所致。时起时落的移民潮继续西进,越过高原和大山,为寻找加利福尼亚州的黄金勇往直前,到达了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堪萨斯州。在1810年,仅不到4%的美国人居住在中西地区,而到了1840年,美国人口的17%,即300万人居住那里,到186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25%。到1900年中北部和西部各州人口超过3000万,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摘编自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剑桥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I8世纪中叶开始到1890年边疆扩张结束,美国的“西进运动”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最初的移民中。既有南部的奴隶主。也有北部的土地授机商,但人数最多的还是猎人、矿工、牧民和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部人口越来越密集,土地基本被占用,机会自然也就减少。从密西西比河到太平洋沿岸,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随着西进推进,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农场被建立起来,公路、铁路的建设高潮也逐渐兴起。西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人们要忍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还得时常防备印第安人的袭击。……几乎每一次向西挺进的人流都踩着印第安人的白骨和血迹行进。

——整理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等

材料二       从抗战开始到1939年,随着华北的沦陷和国民政府迁都,大批的国民政府机关单位人员、华北难民、社会团体、北京清华等学校、工厂等大量迁入长沙,虽然只做短暂的停留,但时湖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经济为例,湖南的机械、轻工业和矿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民营工业发达,据统计,战时湖南民营工厂达870家,占大后方战时工厂总数的16.52%,仅次于重庆。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沅陵,辰溪为中心的湘西工业区和以衡阳、祁阳为中心的轻工业区,其中衡阳成为战时后方各省物资的集散地和工商业中心,有“小上海”的美称,是仅次于重庆、昆明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财政金融中心。

——摘编自何多奇《抗战时期湖南人口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西进运动”人口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湖南省的影响。
2023-07-14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的美国作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占据着40%的国际市场份额,控制着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市场年销售总额为170亿美元,占全球85%的份额。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由政府委托的机构和社团组织承担,这些非政府组织按照独立的章程和严格的法规开展工作。美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投资和税收等方面调控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各种高科技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在创造全新生活理念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文化需求。迪士尼公司在东京等地建立迪士尼主题公园,走的就是技术路线。美国从全球范围内获取资金,并网罗大批科技和文艺人才,移民的涌入推动了文化产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总之,美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摘编自李燕《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与案例研究》

材料二   持续500多年的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在全世界留下了“西方文明”的绝对主导地位。除了欧洲本土以外,由于欧洲人在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时期对殖民地的大规模移民,使今天的美洲、澳洲、西伯利亚等地都已经成为欧洲移民后代占统治地位的地区,美洲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土著居民已经成为绝对的少数族群。持续500年的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还带来了欧洲语言宗教的全球化……“西方人甚至根深蒂固地认为,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顶点,其他任何形式的改变都预示着一个新的黑暗时代的到来。任何持有这种信仰的人都坚信自己有责任维持西方文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想象不出还有比西方至高无上的社会更好的世界。”

——摘编自张汝伦《西方文明本质的反思》

材料三   从二战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情况来看,它们逐渐接受了大量的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移民,包括素质较高的技术移民、留学移民、投资移民等。与此同时……许多前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开始陆续迁往欧美。如果说西方的殖民主义曾经开启了全球化的大门,导致西方的种族和文明形成了全世界分布的态势,那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带来了一种“逆向殖民”的趋势,前殖民地国家有色人种的较高出生率正推动这些地区的人口逐步向欧洲本土和北美、澳洲等地区迁徙,形成了一种新的移民文化分布。

——摘编自【美】苏珊·马丁《国际移民的演化趋势:百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文化产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00多年的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逆向殖民”趋势形成的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双重性。
2023-12-18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发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   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1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

——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
2023-04-06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