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194892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和平与战争共同贯穿了这一过程的始终。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特别是主权国家之间,持续相当时间并以行使武力为中心的斗争形式,是冲突的最高形式。

当国际冲突或危机发展到无法用和平的外交方式加以解决,或者说以和平的外交手段难以阻止国际冲突或危机的态势进一步发展和升级时,战争状态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出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和平作为战争的相对概念,是

国家间的非战争状态,即除战争之外的一切竞争、合作、冲突的状态。和平的方式是人类历史这部乐章的主旋律。和平,是人们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所生发出的一种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建立起来并为一般接受的价值取向。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根据材料内容,围绕“战争与和平”,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2-23高二下·河南周口·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文化碰撞与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毁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世界范围对欧洲文明的信仰 危机。民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 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西化派认为“百分之一百的全盘西化, 不但可能,而且是一个较为完善缺少危险的文化出路”。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认为中国新 文化“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担的领导”,也“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实际上为中西文化论争做了应答和总结。

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 的“物欲无厌追求”。甘地接受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把它与印度传统宗教哲学 结合起来,创立了非暴力学说,号召恢复手工生产以抗拒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尼赫鲁深受西方科学精神 的影响,主张发展大工业,与甘地共同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

——摘编自《中国文化论争》《印度通史》等

围绕“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结合所学,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1更新 | 520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间历程
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古代西亚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在北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形成了古代埃及文化;在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古印度文化;在东亚形成了中华文化。
公元前5世纪以后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古代希腊文化;此后,古罗马在大量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
5世纪以后在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16世纪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有代表性。
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7世纪以后英国开始侵略印度,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兴办学校,强行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
19世纪上半期面对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做出合理解释。
2023-04-09更新 | 73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前后,总督威廉·本廷克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深受“安立甘派”的影响。“安立甘派”认为印度文化是迷信粗野的,必须让英国文化取而代之。“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在其1835年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中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认为“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我们和被我们统治的亿万印度人之间造就一个中间阶层,这些人的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其品味、观念、道德和才智却是英国式的,再由他们用印度的语言将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摘编自莫传笈《英国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的帝国形象》

材料二   提拉克(1856-1920)曾接受英式教育,创办宣扬民族主义的报刊。他继承了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以来的历史神话,把雅利安的文明推远几个世纪,把英国统治以前的时代描写为一个神光朗照的、统一的黄金时代。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任何政治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达摩罗阁”亦即神法或宗教法则的统治,所谓爱国主义、民族自治等都是宗教达摩(即神圣的宗教职责)的应有之义。提拉克强调在殖民统治面前无所作为就是背弃自己的达摩,就是怯懦行为,这是神所不齿的。

——摘编自欧东明《浅论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确立》

指出马考莱与提拉克对待印度文化的不同态度,并予以阐释。
2024-03-06更新 | 3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