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951407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每一个时代都有社会冲突、经济问题、政治动荡、战争和文化变迁,但20世纪上半叶必定会被列入有史以来最为残酷惨烈和混乱迷惘的时期之一。这些事件给个人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导致无法精确统计的千千万万人的死亡,使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发生了广泛深远的变化。尽管战后时期距离我们今天越来越遥远了,但“二战以来”的许多事件和变化所引发的历史性后果仍然在继续向前演进着,而且仍然是我们当代世界的组成部分。

——节选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德矛盾尖锐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矛盾产生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上半叶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发生的深远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际体系的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17501900)(节选)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英国1.94.39.519.922.918.5
法国4.04.25.27.97.86.8
德意志诸邦/德意志2.93.53.54.98.513.2
俄国5.05.65.67.07.68.8
美国0.10.82.47.214.723.6

——(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

材料二   威尔逊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为了恢复大国间的力量均衡,而是旨在结束整个欧洲的国家体系,并在新的国际秩序下“让世界安全地走向民主”;而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在经历了十月革命之后,退出了战争。

——(美)约翰.W.梅森著,余家驹译《冷战1945-1991》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文件,自成体系;它有一百多个条文,比《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所确立的制度较之《国际联盟盟约》在许多方面已有很大发展,如机关设置更全面,职权划分更明确,表决制度更完善,宗旨与活动更广泛,安理会的强制措施对会员国有拘束力,禁止战争的范围大为拓广。

——王献枢《国际法学习指导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俄两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应对措施。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宪章》在二战后发挥的作用。
2024-01-23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

图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比较图一、图二,提出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6-12-12更新 | 10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战争与和平】

材料1898年俄国强租旅顺、大连。1898年4月,英国驻华公使致函总理衙门,告知英国对租威海卫的要求:“如俄国不租旅顺,则英国愿许无论北海何处,皆不租地。而俄国未允,是以英国不得已租用威海卫矣。英国之意,总望中国于所有广大华境之内,不徒存自主之名,而且能永有其实。”日本觊觎中国东北已久,将俄国的扩张看作自身利益的巨大障碍。1902年初,为了抗衡俄国,日本与英国缔结“英日协定”。1904年2月,日俄两国因在东三省问题上无法达成妥协,造成矛盾升级,最终爆发日俄战争。随着战事的进行、日本优势的显现,旅顺易手之势逐渐明朗。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签订《朴茨茅斯条约》。1906年夏秋之时,中国政府正式向英国提出收回威海卫。外交官汪大燮等积极同英国展开多次外交谈判,期望收回威海卫。

1907年1月4日,英国外交部告知汪大燮拒绝归还威海卫,并且中国希望得到威海卫归属的准确时间的要求都会被拒绝。

——李文杰《日俄战争之后中国收回威海卫的尝试与曲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提出收回威海卫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清政府收回威海卫的不利因素。

2018-04-26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