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0 题号:19515831
明清时期,随着北京粮食需求的增加,京杭大运河便成了运送漕粮的生命线。因此,只要漕粮未过,即便运河沿岸遭受旱灾,也不得引运河水用于灌溉。为确保运河航运,即便黄河下游决溢成灾,也往往暂不堵口。这表明当时(       
A.北方已丧失粮食生产能力B.区域之间的长途贸易兴盛
C.运河是对外贸易主要通道D.南方的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1712年开始,康熙帝规定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统治时期,开始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将丁银并入田赋并形成了一种新型赋税征收制度。这表明清朝统治初期(     
A.政府着力调整生产关系B.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困难
C.百姓要求改革赋税制度D.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2022-07-15更新 | 31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宋元时,浙江嘉兴府的濮院镇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商业性市镇。到了明代,这里“日出锦帛千计,远方大贾携囊群至”。清乾隆年间“日出万”,绸制品远销“两晋、山东、山西、湖广、陕西、江西、福建以至琉球、日本,濮绸之名,几遍天下”。这表明,明清时期濮院镇(       
A.出现新式生产方式B.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发展为手工业市镇D.因交通畅达而闻名
2024-01-02更新 | 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乾隆曾经下旨“闽省地方向产番薯一种,可充粮食,民间种者甚多。因思豫省近年屡经被旱……番薯既可充食,又能耐旱,若以之播种豫省,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据此可以推断
A.福建是最早种植番薯的地区B.引种番薯可以解决旱灾问题
C.高产作物有利社会秩序稳定D.河南得到了中央的直接援助
2022-01-17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