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19537000
疏源浚流与古为新

材料一   东夷文化源于沂山区,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传说时代较突出的东夷族首领有太昊、少昊、蚩尤、舜、皋陶、伯益等。伯益在舜时担任过虞官,负责治理山泽;辅佐过大禹治理水患、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相传伯益发明了凿井之术),禹曾让位于伯益。商族以玄鸟为图腾,故有商族源于东夷的说法;商末纣王无道,东夷叛之,纣王以主力征讨东夷,周武王借机起兵,纣王释放囚犯以御周军,最终自焚于鹿台,故史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1)结合所学,在上述材料中,你能提取出哪些历史事实?

材料二   齐地本属东夷之地,太公(姜太公)初就齐,形势严峻……

齐国、鲁国的述职
鲁国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齐国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也。”
点评: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齐国、鲁国“何以治国”
鲁国亲亲上恩
齐国尊贤尚功
点评:鲁自此削矣
(2)为什么点评者说“鲁自此削矣”“呜呼,鲁后世其北面齐矣”。

材料三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1872年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然今之部寺,率皆守旧之官,骤与改革,势实难行,既立制度局总其纲,宜立十二局分其事:一曰法律局……二曰度支局……三曰学校局……四曰农局……五曰工局……六曰商局……七曰铁路局……八曰邮政局……九曰矿务局……十曰游会局……十一曰陆军局……十二曰海军局……十二局设,庶政可得而举矣。

——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第一折参考古今,会通文武,育才兴学,建立新式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第二折法必应变,整顿者十二,提议停止捐纳买官,裁撤屯卫、绿营等;第三折西法必应,兼采并用者十一,广派游历、练外国操、广军实、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及交涉刑律、用银元、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各国书籍等。

——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3)晚清的几次变革中分别取得哪些收效?从几次变革的结局看,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合发展史。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有学者在做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历史研究中,列出三个角度:①重大的创新论断;②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在上述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2-23高一下·北京朝阳·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汇总,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
2018-04-04更新 | 1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史料一 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带动了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如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就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摘编自姜铎《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史料二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1)根据史料一,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民用企业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史料二,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
2022-10-01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文化碰撞与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毁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世界范围对欧洲文明的信仰危机,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不但可能,而且是一个较为完善缺少危险的文化出路”,认为中国新文化“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也“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实际上为中西文化论争做了应答和总结。

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的“物欲无厌追求”。甘地接受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把它与印度传统宗教哲学结合起来,号召恢复手工生产以抗拒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尼赫鲁深受西方科学精神的影响,与甘地共同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

——摘编自《中国文化论争》《印度通史》等


围绕“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结合所学,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逻辑清晰。
2023-09-16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