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6 题号:19584627

材料一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域,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东北、蒙古地区的“封禁”,逐步解除各种“边禁”。同时,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使移民垦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直接介入边疆的文化和教育事业, 以期“开启民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

——冯建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后期边疆治理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疆域的奠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大一统”思想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中的夷夏观,其发展变化,与适应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相一致。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化外主义”的治边观,与此相应地也逐渐形成了自秦汉以后“羁縻而治”的治边思想。儒家坚持“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坚持“有教无类”,将教化与礼、仁相结合,构成礼教的基本要义;儒家在政治上主张“和为贵”,礼教本身也包含着和平主义的特征,儒家所倡导的用夏变夷的民族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邵方《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

材料二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政策简表:

时期边疆治理
“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移民垦殖,加强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道(相当于县),对归顺的较大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属国的管理形式
汉承秦制,在边疆地区设立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和西域都护及大量的属国等机构来管理北部、东北和西部少数民族
隋唐唐代羁縻府州的数量远超过内地的正州,设立的安南、安西、北庭、安北、安东等都护府,构建了较为规范的藩属体系
行省下设土官或元帅府等管理的行政制度,实质就是在中央直接管理下的羁縻统治。流官与土官掺杂联合治理地方,赋役税收“比之内地”,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管理
清前期东北地区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
清晚期改变前期的“重稳定,轻发展”的治理观念,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日趋内地化。内地化的“量”不断增加,最终促成了边疆内地一体化的质变

——摘编自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中“夷夏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023-05-24更新 | 3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地图展现的空间中,可追寻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踪迹。


材料二     从时间角度,也可追寻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踪迹。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行政管理。

地区朝代管理机构(或官职)
新疆地区汉朝河西四郡
   
唐朝   
   
清朝   

(1)观察材料一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二幅地图,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朝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两个时期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与吐蕃关系的。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①②③④处的管理机构或官职。
2022-03-06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历代政权沿着“大一统”的脉络一路践行,最终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如何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材料二   清朝建立的大一统,与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不一样,不再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而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内部创造了一个双元的政教制度。在汉族地区的本部十八省,清朝继承了历代的儒家礼乐制度,以华夏文明治理华夏;而在满蒙藏边疆地区,乃以喇嘛教为共同的精神纽带,在治理方式上更具有多元、弹性和灵活性,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摘编自许纪霖《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专设掌管“满蒙藏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机构,并列举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2022-11-11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