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973899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逐渐构成了与正面战场相配合的、独立的敌后战场。根据地军民在对敌斗争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中,创造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在战略上造成对日本重点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重要因素,为赢得全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1933 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对峙时期,主力红军不断加强与地方联系,在群众工作中将帮助建设党组织放到重要的地位,有效地纾解了动员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使武装暴动向建立政权转化。如红四军第一纵队在闽西分兵时,就在各处派出政工干部,“有党的地方,就作区委委员或副书记,无党地方创建党,对外为红军政治部的代表,帮助苏维埃工作。他代表一纵委的精神,实现一纵委的工作路线”。依托地方党组织,主力红军能够调动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源来推动革命,也使主力红军有了立足于乡村社会的坚实基础。苏区在地方上实现了党政军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基层社会,三者领导机构合一、苏维埃主席同时是党的支部成员,党的支部书记是苏维埃的成员,同时他们又掌握着地方武装。这样的体制很有效率,很适合扎根基层开展革命的需要。

——摘编自刘一博《改造基层: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路径与成就》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结合在一起,如在“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整党整风”“一五”计划等党和国家一系列维护新生政权的举措中,军队的主要任务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展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亦需围绕党和国家开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依据军队内的思想情况,消除军队内不良思想,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党和国家时事政策,培养阶级意识,激发军人维护新生政权的积极性,维护政权建设的热情。当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体现在混合军种的建设、军队三大条例的颁布等多方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展,是党为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长远考虑。

——摘编自赵影《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49—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对峙时期苏区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析。
2024-05-22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材料二   (中国)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三   他(邓小平)以极大的勇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启开了人们僵化的思想闸门……解决了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人民日报》1993年11月5日第5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走相反的道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2023-12-04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飞跃”有哪些表现,并分析取得飞跃的原因。
2024-01-21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