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两次鸦片战争 >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97421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民家庭费用分配百分比(%)

分类食物房租衣服燃料杂项
中国58.95.37.312.316.2

——整理自乔启明《中国农民生活程度之研究》

材料二   1980年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农民各项消费支出占比(%)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生存型
消费
食品61.7887.9857.7858.8158.6249.1370.3545.4841.0933.05
衣着12.339.707.776.855.755.826.025.96
居住13.8718.2417.3513.9015.4714.4919.0620.88
发展
享受型
消费
交通通讯0.3712.021.761.442.585.5729.659.5910.5212.61
家庭设备2.535.105.295.234.514.365.345.92
文教娱乐5.123.915.377.8111.1811.568.3710.51
医疗保健2.102.433.253.245.256.587.449.17
其他1.971.130.741.763.142.132.151.89

——整理自王小华等《习惯形成与中国农民消费行为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验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民家庭消费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0年以来我国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以来农民消费变化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为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1)概括材料一中“反对派”反对政府政策的理由?
(2)据材料二,总结莫克·维卡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的真实含义。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2016-11-27更新 | 2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9月,马戛尔尼使团分乘安装了六十四门火炮的战舰“狮子”号,巨大的三桅船“印度斯坦”号和一艘小型护卫舰“豺狼”号从英国出发访问中国,成员多达七百人。他们带上他们所能想到的所有好东西,一部分是投中国皇帝之所好,更多的是为了显示英国的先进的工业成就。他们打算劝说中国开放宁波和天津,甚至租借舟山的一个小岛。当然“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计。”

英王乔治三世让马戛尔尼带去了给乾隆帝修的一封国书:

英王陛下奉天承运,事事以仁慈为怀,践祚以后,除随时注意保障自己本土的和平与安全,促进自己臣民的幸福、智慧和道德而外,并在可能范围内设法促进全人类同受其惠。在这种崇高精神的指导下,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但在取得胜利之后,英王陛下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以同享和平的幸福。……(英国)此种举动绝非谋求扩充本国已经足以满足一切需要的非常广大的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国外财富,甚至并非谋求有益本国臣民的对外商业。陛下志在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增进整个人类世界的知识水平。

但这封国书经中国翻译加工后,味道大变:

英吉利国王热沃尔日敬祝中国大皇帝万万岁。本国知道中国地方甚大,管的百姓甚多,大皇帝的心里常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不但中国的地方,连外国的地方都要保护他,他们又都心悦诚服,内外安宁。……(英国)要把各处禽兽草木土物各件都要知道,要把四方十界的物件各国互相交易,大家都得便宜。如今闻得各处只有中国大皇帝管的地方风俗礼法比别处更高,至精至妙,实在是头一处,各处也都赞美心服的,故此越发想念着来向化输诚。

—摘编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8世纪末英国派出庞大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书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的变化,可以看出清王朝统治者怎样的心态,这将带来哪些后果?
2023-09-02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苦力贸易和非洲黑奴贸易,同属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口掠夺的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都铎王朝时期,女王伊丽莎白大力支持和参与这项罪恶活动。1672年,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组织黑奴贸易,给“皇家非洲公司”颁发了特许状。但随着中小新兴港口商人和殖民地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在1698年取消垄断,实行黑奴自由贸易。据统计,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从非洲运走的奴隶数目,是其余各国总和的四倍。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平均获纯利30万英镑,布里斯托尔在18世纪因黑奴贸易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毫无禁阻。”一般来说,苦力是签有契约的,尽管绝大部分是被迫签约的,在形式上它是“合法”的。苦力船上的超载和缺粮缺水以及对苦力的虐待一点也不亚于贩奴船。苦力贸易的猖獗期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这期间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这一血腥的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据统计,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契约华工的形式掠走1000多万中国人。

——摘编自张忠祥《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黑奴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黑奴贸易,中国苦力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猖獗的背景。
2022-08-14更新 | 3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