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98633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

表1是世界著名史学家李剑农所著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8)的目录,表2是他的其他著作。

第一章 鸦片战争
第二章   洪杨革命时代
第三章   西法模仿时代
第四章   维新运动的初步
第五章   维新运动的反动
第六章   维新运动的再起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 (上)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 ( 下 )
第九章   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十章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第十一章   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第十三章 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表2
《武汉革命始末记》1911年
《苏俄的东方政策》1927年
《中山出世后中国六十年大事记》1927年《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1930年
《政治学概论》1934年
《中国政治史,1840-1928》英文版[是《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8)的英文版,195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与D.Van.Nostrand出版社同时出版,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先后于1962年、1963年、1964年、1968年再版该书;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在1967年、1969年两次出版该书;1963年,美国东西出版社(East-WestPress)也曾出版过
此书;1964年,印度语版在新德里出版。
(1)依表1目录按某一标准对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进行时代划分。
(2)表2所列著作对我们阅读和了解表1著作有什么帮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此后商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国内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状态发生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局势。
2022-12-23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51219日,蔡锷历尽艰险,安全抵达云南昆明。时滇军反袁情绪十分热烈,中下级军官已开过三次秘密会议,酝酿武装讨袁。原国民党骨干分子李烈钧、程潜、熊克武等亦先后来滇,共同策划反袁战争。122122日,在蔡锷、唐继尧的主持下,又联合召开了第四、五次会议,决定立即发动反袁护国战争。1225日,正式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护国战争爆发。在护国军的沉重打击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下,袁世凯被迫于次年3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以“大总统”自居。蔡锷与唐继尧等立即发出通电,不仅不承认袁世凯仍为总统,而且要求对袁进行审判。这时,全国各地反袁斗争形势继续高涨,袁党内部也日益分崩离析。6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声中,忧病身亡。以反袁称帝为宗旨的护国战争随之胜利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锷发起护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蔡锷组织的护国行动。
2024-01-09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一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试图以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山东是多数华工的家乡,仅由威海出发赴欧的华工大约就有4.4万名,约占当时英国招募华工总数的47%。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掘战壕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战结束后,士兵返回了各自的国家,当地居民也逃离了战后的废墟。但大多数华工仍留下来参与清理战场、埋葬死者和战后重建,坚持到1919年甚至1920年春才回国与家人团聚。比利时伊普尔市一战纪念馆馆长曾评价道:“华工是我们一战和当时欧洲历史的重要部分,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帮我们重建家园,我们对一战华工心怀感激。”一战结束后,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承认日本对山东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表示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归国华工不仅成立了拯救自己命运的现代工会组织,而且在五四时期以自己在欧洲的经历推动了罢工活动。当时蔡元培等社会精英,以及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心怀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和志愿,并力所能及地付诸实践。

——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文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华工赴欧的多方面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
2024-04-21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