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99151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8—2016年中国进出口产品技术构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16年中国进出口产品技术构成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进出口产品技术构成与社会经济”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我国社会意识中没有休闲的观念,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信念支持和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之初,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成为各行各业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最大精神力量。人们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不知疲倦地学习,“废寝忘食”、“苦干加巧干,革命加拼命”是那个时代的美德,战争年代的革命先烈及其英雄事迹是当时人们的精神偶像,像秋瑾、刘胡兰、江姐……尽管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

—摘编自秦学《新中国休闲文化与生活风尚变迁的审思》

材料二   改革开放使我国居民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由贫困型向温饱型、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跨跃,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同时也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人们花费在维持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这一时期,我国交通和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也带来了休闲娱乐业、旅游业、文化传媒业、体育产业和会展业等五大休闲产业的长足发展,这一切使居民休闲的条件极大改善,使居民在休闲的地点、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扩展了居民休闲的范围,提升了居民休闲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还使我国与世界的距离逐渐缩短、与世界文明不断接轨,追求符合人性、自由的休闲生活自然也逐渐成为我国居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

—摘编自张雅静《居民休闲:从“政治附属”到“精神支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前人们精神生活的特点,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如何促进我国休闲文化的发展。
2023-04-08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经济结构指中国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1952年沿海省份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70%左右,内陆省份仅仅占30%左右,而“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约80%项目则落在内陆中西部地区,这是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使然。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恶化,三线建设使我国生产力布局进一步西移。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趋于缓和,东南沿海地区参与了世界经济分工,促进了内地和边境省份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到2007年下降到10.97%,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在2018年达到52.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的变化表现在从重生产轻消费的重工业基础建设,转向轻重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合理发展,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两步走”目标;经济变迁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摘编自王志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结构变迁历程与未来方向》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2023-12-21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科学研究的进步,是国家安全与福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同年,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二战后,美国的科学与技术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致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按美国1954年税法规定,工业企业的科研开支可作为当年的生产开支,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二战后,日本技术研发的大部队在企业,日本还建立了地方性开发机构“工业试验场”以及研究实验中心网,为没有建立技术开放机构的企业和小企业服务。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其中在工业现代化期间共引进技术专利14497项,支付外汇25.8亿美元。1978年后,技术引进范围也从欧美扩展到东欧、亚、非等地区。

——摘编自舒辉《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措施与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建设以恢复战争创伤、奠定发展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此,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了“一边倒”,在国家间关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科技战略则选择模仿苏联,发展基础科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科技战略以研制军事“杀手锏”为主要任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变为不结盟政策,韬光养晦: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科技战略则选择搭建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摘编自崔佳瑛《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战略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二战后中、美、日科技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