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9988608
1972年在云南玉溪地区江川县(今江川区)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牛虎铜案(如下图)。该铜案为古滇国祭祀之器。据图可知(     
   
注:以大牛为主体,一小牛立于其腹下,以示大牛对小牛犊的保护,大牛四脚为案足,牛背作案盘面。另有猛虎扑于牛尾
A.铁犁牛耕推广至云南B.当地与中原交往密切
C.古滇国民众的生活特征D.青铜冶铸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2024-01-15更新 | 16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孝已从西周初祭祀祖先发展到善事父母,从“追孝”发展到孔子所谓的精神上的“孝敬”,从“孝友”发展为儒家的“孝悌”,从“孝死”进而发展为“孝生”。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2023-07-02更新 | 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西周时期,“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耒耜等磨制石器的出现B.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C.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024-05-30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