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7 题号:200269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和航海图》约成于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间,收录在茅元仪《武备志》中,全图纵横20cm,为自右向左形式。该图以南京为起,点沿江向东,出长江口沿海岸向南,经淡马锡(今新加坡)、锡兰山(今斯里兰卡)等地到溜山国(今马尔代夫),而后航线分为两支:一支横越大洋到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另一支穿过阿拉伯海,直抵忽鲁漠斯(位于今霍尔木兹海峡北)。该地图在画法上受山水画、对景式地图的影响,因此具有山水画形式地图的特征。山水画形式地图是我国古代传统地图的一种,它既是图画又是地图。图上还具体标有往返航线50多条,航线旁所注的针位(航向、方位)和更数(航程、距离)等导航定位数据,一应俱全。这充分表明中国海船的远航经验甚为丰富,航海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郑和航海图》在中国默默无闻二百多年。1885年英国学者、汉学家乔治·菲力浦斯(1836-1896)在所著论文《印度和锡兰的海港》中首次将《郑和航海图》复制,并考证了其中一百多个地名。乔治·菲力浦斯曾在英国驻中国多地的领事馆任职,之所以复制郑和航海图,是因为15世纪以前,唯有中国记载的亚非两洲的地理图籍中《郑和航海图》所含地名最为丰富。从此《郑和航海图》引起学者们注意和研究。先后研究《郑和航海图》的学者有伯希和、兑温达、向达、密尔斯等,这一研究也进一步推动了西方研究郑和下西洋的热潮。

——摘编自周运中《乔治·菲力浦斯<郑和航海图>研究评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郑和航海图》“默默无闻二百多年”和在19世纪得到研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幅地图的特点,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拓展设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航海图》传入英国的条件。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604年,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他的父亲是泉州知府衙门的库吏,舅舅是海商,从事澳门与日本、马尼拉的远程贸易。1621年,他前往澳门投奔舅舅,开始了其漫长的海商生涯。大约在1622年,郑芝龙抵达日本平户,后与日本女子结婚,生下了儿子郑成功。1625年,郑芝龙活跃于闽粤沿海,地方政府奈何他不得。王庚武认为:“郑芝龙之所以能将其庞大的海上势力统领在一起,靠的是军事上和外交上的技巧,靠的是成功的贸易活动,更重要的是依靠其大家族和忠实的闽南同乡的支持。”1640 年,荷兰人为垄断海外贸易,和郑芝龙达成协议,希望他本人不直接和日本通商。作为交换,荷兰人则分其利润的四成给他,但1640年以后,郑芝龙的船队依旧不断前往日本贸易。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芝龙从事海上贸易活动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芝龙的海上贸易活动。
2023-01-19更新 | 1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郑和下西洋,明人评价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美裕矣。”远航所及,各“番王酋长相率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欣跃,不胜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异兽珍禽等件,遣使领赍,附随宝舟赴京朝贡”。当时东南亚各国商品交易除以物易物外,爪哇“行市交易用中国铜钱并布帛之类”,苏门答腊“国中一应买卖交易,皆以十六两为一斤(同中国古制)”。郑和还秉承“抚外夷以礼,导人以善”,“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的涉外原则,沿途传播中国的历法文化、衣冠礼仪等。

——摘编自王更红《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积极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的同时,重视对西方国家和亚非国家的贸易,努力从中寻找突破口。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很大。美国的“禁运”政策打击了东南亚各国的输出,这使东南亚国家对“封锁”“禁运”日益感到不满。在东南亚地区首先突破“禁运”的是锡兰(今斯里兰卡)。中锡两国于1952104日签订了关于中国售给锡兰8万吨大米的合同;同年12月签订了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进行接触交流,开展友好活动。到1956年,中国已同印度、缅甸、锡兰等9个亚非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从1951年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非国家所占的比重就已经超过西方国家。

——摘编自彭波、施诚《新中国是如何突破贸易封锁的?》

材料三   2015328日,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了“一带一路”的范围,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离不开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加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力度,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市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东南亚国家现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摘编自李村璞、柏琳、赵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船队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贸易的原因及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3-11-19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山山日谷鼎难沟山同时将宣国强丘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宋明时期的边境互市,明代郑和下西洋都对边境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   自己来处理、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因此,党和国家坚持把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坚定地推动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掌握关乎国家安全的经济命脉;同时,适时调整外交策略,为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划定外交边线

——摘编自董春岭《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

材料三 贫困问题也直接关系国家安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由此我国扶贫开发进入精准扶贫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摘编自段洪波、张洪硕《改革开放40年扶贫开发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维护国家安全的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精准扶贫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