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66 题号:20043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漫画不仅蕴藏着“客观”的史实,还能延伸出“主观”的史论。韩国人金正彬、金德镐编绘的《漫画论语》是一部畅销亚洲的国学漫画著作,作者把古文加注释的催眠式阅读改变为通俗又睿智的谐趣式享受,很适合拓展与孔子相关的学习。

归纳漫画信息,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思想。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2年10月14日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2年9月《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0-10-10更新 | 11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国富、民富的问题上,国富论与民富论都以国富为最终追求,但是二者在一些问题上存有分歧,甚至是对立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颜渊》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材料二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管子》

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

——《盐铁论》


(1)指出材料一、二所体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民富和国富的意义。
(2)列举两例王安石变法实现国富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2020-10-17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表,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酸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乐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2020-11-01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