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8 题号:20069086
秦汉时期,担任乡村基层组织的乡绅大多是“有闲阶级”,他们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自我担当理念,而且因与当地乡民多是同族同宗,在调解矛盾时可以利用伦理手段代替不必要的行政或法律手段,减少乡里乡亲不必要的摩擦。据此可知乡绅(     
A.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力度B.利于降低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
C.有利于提升国家行政管理效率D.确保了基层社会秩序平安稳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秦汉时期,乡里组织领袖职责很重,他们多由乡里百姓选举产生,有较高的德行和声望。宋朝以后,乡里组织领袖多按户轮当,且重视他们的财力条件,百姓多唯恐避之不及。由此可知
A.乡里百姓封建束缚加重B.乡里组织不再具有积极性
C.乡里组织领袖沦为职役D.乡里治理转向由政府主导
2021-12-29更新 | 13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最近几年,来源于各地农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名字不断涌现,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村务监督机构。这反映了(     
A.村委会办事效率得到提高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全
C.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的加强D.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2023-04-01更新 | 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清时期,官府往往委任“族正”及“家长”,由他们充当官府与宗族间的合法联系人,或将族长等作为乡村管理人,代官府行事。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宗族组织纳入官府轨道B.宗法制度瓦解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解D.建立贵族政治
2022-03-08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