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20152019
据日本专家研究,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B.华夏观念得到了周边国家认同
C.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D.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的贫富悬殊B.齐国都城的经济繁荣景象
C.春秋战国时期的秩序井然D.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
2023-10-12更新 | 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战国时期,以赵国为代表的布币使用区域、楚国为代表的传统蚁鼻钱使用区域,均出现了齐国刀币的大量流通。东方各国相继出现仿铸秦国圜钱现象。魏国迁都大梁后,也铸造了以楚国“孚”为单位的布币。这种现象(       
A.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整合B.是经济政策服务战争的体现
C.蕴含着国家统一的因素D.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023-07-21更新 | 1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原因在于(     
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B.农用动力的革命
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统一大业的完成
2023-07-29更新 | 3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