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20349107
春秋以前人们主要是以贝为货币的物物交换。到春秋时,金属货币开始在流通中崭露头角,到了战国,出现了以铜、金币为主的全国性金属货币流通,如燕、齐的刀币,韩、赵的布币,楚国的铜贝等。春秋以来货币的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区域经济交流密切
C.商人地位的提高D.货币形制有待统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墓遗址共出土铁器95件,其中农具有58件;1953年在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中出土一批铁范,共40副87件,器形有锄、镰、镢、斧、凿、车具等,其中60%为农具范。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河北兴隆是当时最大的冶铁中心B.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主要耕作方式
C.铁农具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在北方一些地区广泛使用铁农具
2022-02-08更新 | 2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B.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D.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2022-08-04更新 | 7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吕氏春秋》记载了秦国盛行垄作制,垄作深耕条播,利于锄草和抗旱防涝。当时秦国还流行一种六角形铁锄,刃宽又平薄,锄草面大,两端呈六角形,锄草时不会轻易碰上农作物。这反映出秦国农业
A.铁农具完全取代石器B.发明垄作生产方式
C.呈现精耕细作的特征D.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2022-02-19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