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2038450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麹氏高昌国时期(502-640)《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账》是自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514号墓出土的文书。“内藏”即高昌王室的藏钱之府。“称价”是胡商的交易税,其作为市税在高昌是由王室内藏征收而供其开支的,它记载了某一年正月一日至十二月廿七日高昌内藏征收的49笔交易税,期中的交易商品有生丝、金、银、铜、鍮石、石蜜、香、硇砂、药等。该文书所 记载的在高昌进行上述贸易的胡商都是康、曹、何、石等粟特商人。这件文书是迄今为止所见的唯一的一件丝绸之路某一具体市场的税收文件,反映了丝绸之路贸易的交易实况、税收情况(税种、税率)、交易双方商人的国籍和姓名等。

材料二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七册刊布的神龙三年(707年)高昌县崇化乡点籍样残卷共55户153行,现将该件各户丁口田土情况(应受田口与应受田数权按均田制规定计算)列表(部分,见表4所示)

序号

户主情

家口数

应受田口

应受田数

已受田数

1

不详

?

?

?

?

2

大女张慈善年

廿一中女

2

中女当户1

35

“右件户括附,田宅并未给受”

3

康义集年二

小男

2

小男当户1

35

(同上)

4

魏双尾年六

十老寡

1

寡当户1

35

(同上)

5

大女陈思香

年丁寡

2

寡当户1

35

(同上)

6

小女曹阿面子

拾参 小女

2

小女当户1

35

(同上)

7

大女安胜娘年

二丁寡

1

寡当户1

35

“右件新括附,田宅并未经受”

8

黄女安浮咖

年二黄女

1

黄女当户1

35

“右件户括附,田宅并未给受”

9

李丑奴年五

小男

1

小男当户1

35

(同上)

10

康禄山年

九 白丁

9

丁1,中男1(?)

120

9亩80步

材料三   宝应二年(763年)牟羽可汗接受了由来华经商的粟特人传入的摩尼教,为了宣传摩尼教义,其下令铸造了“日月光金”钱,钱币正面镌楷书汉文“日月光金”四字,背面所镌少数民族古文字还有待释读。


   

材料四   敦煌出土《未年(吐蕃年号)(803年)尼明相卖牛契》:黑牛一头,三岁,并无印记。未年(吐蕃时期年号)闰十月廿五日,尼明相为无粮食及有债负,今将前件牛出卖与张抱玉。准作汉斗麦壹拾贰硕、粟两硕。其牛及麦,即日交相付了。恐人无信,故立此契为记。


(1)史料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请将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史料价值。
(2)选择以上任意两则材料,围绕它们确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儒们秉持先秦儒家追求统一的观念,把大一统当作政治理想的首要大事,董仲舒明确提出,“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在大一统观念的指导下,儒家认为无论是居于中央的“华夏”,还是分居四边的“夷狄”,都是汉朝天予统治下的臣民。汉代在管理四夷的机构上承袭了秦代,也有中央和地方之分,但是设官更加具体,职权更加明晰。在中央机构中,汉朝继承了秦的典客制度,典客的名称在景帝中元六年(前114年)被更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把“大行令”改称为“大鸿胪”。汉代对秦朝管理四夷的中央机构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所进行的改革,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与四夷交往频繁的现状,也表明了汉武帝对四夷的有效统治。

——摘编自林先建《儒家华夷观与汉武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推动了胡汉交往交融,承袭而立的李唐皇室本身也带有鲜卑血统。唐高祖李渊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进一步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华夷一体”开明民族观,认为夷狄亦人耳。少数民族也因此将太宗尊称为“天可汗”。唐玄宗时延续了这种包容思想,秉持“中外无隔,夷夏混齐”的态度,以宽广的胸怀纳戎延狄,释放吐蕃俘虏,摒弃民族偏见,以至诚之心安抚四夷。在这种民族观的渗透下,唐代统治者针对少数民族实施了更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设置民族机构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民族政策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唐民族政策的认识。
2023-09-06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代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靺鞨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856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
(2)分析羁府州设置的积极作用。
2022-03-12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唐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的边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此外,唐朝还通过册封、和亲、互市等方式维系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据考古发掘,西域焉耆地区发现小米、高粱、麦粉、胡麻及铁犁、铁镰、石碾等生产工具。一些民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转变,开始营建城市,修筑宫殿。于此同时,唐朝每年从边地输入大量马匹、牛羊等牲畜,以满足军事、交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胡族的生活习俗、歌舞器乐等也成为盛行于时的社会风尚。

一一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华主编《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它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一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

一一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央政府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划”名称,并概括其“不同于内地”的行政区划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简述清王朝管理民族地区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2023-11-12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