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7 题号:20433668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涉及的汉武帝治国举措。(至少4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设职授官”的,并指出“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什么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8-12-12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处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除十将军外,雅典几乎所有官职均向各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提出任何建议或批评公职人员,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投票并作出决议。

材料二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为三。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1)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
(2)有人说材料二说明了中国在唐朝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019-03-02更新 | 2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里提到“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阐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     



(1)选官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并简述该制度的意义。
2024-02-07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