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206144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周边众多民族,秦、汉王朝分设典客和大鸿,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秦王朝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3郡,汉王朝则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酒泉等郡。边之郡县,既任命汉族的官员,谓之以流官治其土,又封少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谓之以土官治其民。鉴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边郡之税一般无定制定颜,甚至可以减免,爽首领也只需解纳土贡。为充实边那,秦议还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成以充之”,并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各民族结友好关系。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以德治为主,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反对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并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在平定突厥后,唐王朝在其原地设置府州,以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袋其职,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被不断推广,以致羁縻府州遍布于唐王朝各边疆民族地区。

——摘编自李饮《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经略岭南,征发大量汉族到桂林、象郡。汉代时的广西被南越王赵佗统治,实行“和集百越”政策。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采取“以其故俗治,无赋税”。隋唐时,中原汉族入桂形成新高潮。唐朝时不少良吏、名士到广西任仕,“教民耕织,止游惰,兴学校”。

两宋时,先进的生产工具如脚踏犁、秧马以及灌溉用的龙骨车、筒车在广西各地出现。清代,广西境内的主要农业区域,汉族传统农具都已齐全;出现荞麦水稻间作,水稻、小麦或大麦轮作等,各少数民族基本改变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摘编自徐杰舜《广西古代民族关系述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先从乡镇一级政权建立民族自治机构,然后建立县级自治政权。1956年,中央倡议建立省级壮族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宁举行,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到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有12个民族自治县及61个民族乡,少数民族地区政治上的平等得到保障。广西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域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凸显了优势地位。全区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5亿元,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摘编自刘相涛《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民族关系发展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新中国在广西治理上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原因。
2024-02-08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编自《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二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
(3)图中的方框表示哪个中原政权?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权在图中①处设置什么机构以管理东北地区,概述这一时期对外关系有何新发展。
2020-11-27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被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 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1-02-01更新 | 2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