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6 题号:206192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
1月刘鸿生在苏州创办华鸿生火泶无限公司。梅兰芳自导自演的戏曲影片在京上演。
2月女子第一次正式进入北京大学读书。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组织约粹党。
3月美国国会拒绝荟暑凡尔赛条约。
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北京会见李大钊。
5月胡适反对学生用罢课解决问题。
6月中国加入国际联盟。
7月中国爆发直皖战争。
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吉》中译本在上海问世。
9月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到中国讲学。
10月蒋介石得到孙申山器重。
11月邓小平、周恩来等人赴法国勤工俭学。
12月甘肃海原(今宁夏海原地震)28万人难。

——摘编自百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关键词(或一个关键句)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并引用以上的历史现象加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2023·江西上饶·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代中国的过渡性变革】

近代中国不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而且社会变革急剧深刻。传统与近代之间的冲突融合、新与旧的杂然并存,一直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历史。1901年梁启超发表《过渡时代论》指出:“虽然,为五大洋惊涛骇浪之所冲激,为十九世纪狂飙飞沙之所驱突,于是穹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逐渐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是不经营惨淡,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故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当今学者马敏也指出:“由于近代中国一直滞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渡型社会中,因此,一种持续过渡性便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所谓持续过渡性,是指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演化的总趋势是朝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目标靠近,但由于封建历史传统的巨大惯性力量和外来殖民势力的干扰,这种不断的接近运动又始终不能顺利完成,新社会的诞生陷于痛苦的难产与之相伴随的是长期社会动荡和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反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


请以“近代中国的过渡”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2-20更新 | 3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广告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征婚广告的出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艰难足迹。

1902626日《大公报》上刊登乐于奉献的中国历史上第征婚广告。发布这则广告的男士并未提供自己的信息,只提出了对所求女士的要求:“一要天足(未缠足》;二要通晓中西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覆函,若在外部能附寄玉照更妙。”

1922年到1936年在《大公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男士征婚者有56人,明显占优势。在自我描述信息中,有学历者占多数,其中有中学1人,大学15人,硕士1人,留学生8人,共25人,45%;女士征婚者提及自己的学历的,中学学历7人,师范7人,大学2人。

征婚广告中大多反叛婚姻观的传统束缚,大多数都提到了要求女子"不缠足"。征婚者大多对别的学历提出了要求,72个征婚男士中有43人对女方的学历提出了要求,其他的也强调要能“亲自书写信函"。女性征婚者中基本都提出了中学以上的学历要求。

男士征婚广告中多强调自己“月薪百五十元”"有相当地位”“有相当职业"等内容,而女士征婚中则多要求对方"月供五十元生活费""有高尚职业""月新二百上下”。

——摘编自孙会《《大公报〉的征婚广告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公报》征婚广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9-17更新 | 30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浙江人郑师道因调查盐政来湘,在长沙求见妇女运动领袖唐群英遭拒,遂捏造成婚广告毁唐名誉。1913年2月16日,《长沙日报》未经核实即刊载郑师道送来的结婚广告。广告登出后,唐群英要求报馆更正未果,当晚8时率男女30余人“直入排字房,将已排成之版及一切架上铅字、铅件、盆灯、玻璃窗等尽行捣碎”。事后,唐群英和女子参政同盟会通电,指责该报“有意污蔑唐君,摧残女界”。《长沙日报》因此停刊半月之久,报馆向法庭起诉唐群英。双方各延律师,法庭判唐群英败诉。报馆总经理文斐污蔑唐群英行为不端,唐群英表示将与郑、文二人辩个明白,要么给郑、文二人各一枪,要么自己手枪自击。后经人调解,法庭判决,文斐登报更正虚假结婚广告,更正攻击唐群英的不当之语,并赔偿《长沙日报》损失费大洋2000元。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三卷》102页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述合理。)
2023-11-23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