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0672550
明朝后期,新作物玉米被推广种植。玉米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远远低于稻米,出现农民“多以杂粮自食,以谷售人”“留粗粜精”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作物的品种增加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D.农业出现新的耕作方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徐光启《农政全书》云:“(松江)壤地广袤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其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自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枲、纻,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由此得出,当时(     
A.手工纺织成为江南支柱产业B.地方政府放松重农抑商政策
C.南方经济重心地位更加凸显D.江南成为国家赋税主要来源
2024-01-24更新 | 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表为清朝康熙二十年的土地与田赋统计表。
康熙二十年的土地及田赋统计
地区田地(亩)税银(两)税米麦(石)
全国总计607843001244497244331131
江南4480064741378543327849
江南占全国比例(%)7.3716.9276.84
根据此表内容可以推断(     
A.江南地区的生产资料得到有效利用
B.南北赋税不均引发尖锐的地域矛盾
C.人口南迁高潮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D.税银占比较低助推江南经济实现转型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清朝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引起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等变化。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B.农业可持续发展阻碍大
C.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D.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2022-02-27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