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20744186
康熙晚期,清廷在西北部和北部逐步推行绿营兵屯田、八旗屯田、流人屯田、民户屯田和维吾尔人屯田,先后在传统牧区兴建了太仆寺牧场、上驷院牧场、八旗牧场、绿营牧场等一系列官牧场。屯牧政策推行(     
A.大大缓解内地严重的人口压力B.一定程度抵御了西方列强扩张
C.支持了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活动D.推动了游牧文明向内地的扩展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太湖平原在宋代盛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这种变化主要由于(  )
A.人口生育总量的膨胀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D.政治环境极不安定
2019-12-25更新 | 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据《清代前中期人口数量及增长率的辨析与重估》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中国人口约1.43亿,乾隆七年(1742年)约1.60亿,年增长率高达114%,乾隆四十年(1775年),人口大约2.65亿,年增长率高达197%。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②《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
③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的推广种植       ④康熙和雍正以来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12-17更新 | 1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苏州盛泽镇直至明初仍是一个村落,居民近六十家,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逐渐发展成以绸为业的大镇,农家都皆以绸为主业,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丝织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这一现象说明当地
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逐渐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D.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2020-12-01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