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20744199
【美国的对外战争动员】

材料一   美国签署宣战声明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威尔逊成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主席克里尔借用新兴的公共关系领域的专业技巧,雇用了15万人,制作了1000多万份手册、文章、书刊等宣传资料,阐述这场战争的起因和意义。在全国各地活跃着一支由7.5万名“4分钟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戏剧和电影放映前的零碎时间发表简短的爱国演说。公共信息委员会还通过张贴海报、制作幻灯片、投放报纸广告和播放电影等方式宣传战争。公共信息委员会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抵制德货运动。在海报和宣传品上,德国人被描绘成文明世界之外、洪水猛兽般的野蛮人。1917年的兵役登记体现了全国上下对战争的支持。

——摘编自法拉格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材料二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倘若我们在领导方面举棋不定,我们就会使全世界的和平受到危害,我们也必定使我们的繁荣受到损害。”

1949- 1951 年美国媒体关于国防政策的民意调查表

1949122日——原子式器195055日国防1951122日——核战争
既然苏联拥有核式器,你认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你认为美国政府的国防开支应该增加、减少。还是保持不变?如果美国和苏联卷入一场全面战争,你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对苏联使用核武器吗?
可能性很大45%增加63%首先使用66%
可能性很小28%不变24%遭到核打击后使用19%
没有影响17%减少7%不知道15%
不知道10%不知道6%

——摘编自纳什等编著《美国人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美国政府动员民众支持战争的方式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应对战争的宣传对民众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前,军队中死于疾病的人数通常都要超过死于战斗的人数,比例约为5:1。1918年,这个比例倒转过来了。……运输的改进使军队(至少在西欧)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时间不超过数周。这样就可以安排休息与体力恢复。最后,除了某些可怕的例外,入伍的公民把人道标准带进了军队生活,对战场上的平民百姓,对敌人,都以人道主义相待。另一个结果,甚至在前线的士兵们的生活条件,也是他们的前辈无从嫉妒的。按顿吃饭,饭菜不错。多亏附属的军事服务部门的发展,许多士兵实际上生活得比在家里好。

材料二   到了20世纪初,工人阶级对于军国主义化的国家主义的反响已经等同于对社会主义的反响,能把这两种思潮搅到一起的人便成为其中最成功的政治领导人。工人阶级冲破各国边境联合起来的呼吁,在1914年吹起的喇叭声中随风散开了。……之前,某些思想家曾以为20世纪的战争将是速战速决的。可是,1914年启端的战争,具有公众热诚、公众期望、公众义愤的威力……欧洲各国人民全部武装起来,并已承受了可怕的牺牲,是不会只作小调整以保持权力平衡就罢休的。……很快,两个海军大国英国与德国,抛弃了三百年来有关海战的种种限制,即:海上封锁须严格限于可用来从事战争的物资。……交战双方的社会都经历着同样的变化,政府不得不接受工会作它的伙伴,并承认了工会的权利与它在社会上的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众对一战的态度,并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简析民众与一战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中国来说,参战并出兵是中国的一大“妙着”。早在1914年中国表示愿意参战之始,即有出兵之意。梁士诒的“以工代兵”的最初版本亦是“带枪华工”。一战期间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青年华工。实际上相当于间接提供了14万大兵。1917年8月,中国历经三年的奋斗,终于正式向德奥宣战。同时立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其在中国的租界,治外法权等也一概取消。虽然出兵遭到各国列强的阻挠,这种做法着实向西方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他们的行动不仅把所谓的“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且赢得了道义的胜利。中国人积极参与战后新秩序的建立。顾维钧系起草国联宪章的15人委员会之一,对宪章的撰稿,贡献颇多。中国人甚至从大局着眼,支持日本代表团提出的“种族平等”条款。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并未完全失败。某种程度上,甚至大获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如果说,辛亥革命所解决的是结束一个旧时代,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是造成中国向现代主权国家演变、传统社会结构解构、共产主义崛起、转型模式转变、中日战争的重要原因

——《一战与中国》

(1)为什么说参战出兵是中国的一大“妙着”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对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017-06-25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   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并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双方交涉后于1915年5月签订“民四条约”,日本取得战后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法律依据。这些一战期间中日签订的条约、合同及换文手,尤其是山东问题有关条约,由于未经国会批准也未公布,中国一般称为“中日密约”,并在巴黎和会上否认其有效性;日本则称为“中日成约”,坚持其合法有效,应将原德国在山东权益交给日本,再由日本有条件转交中国。美国对一战期间日本与中国签订的密约,采取不承认态度。1917年威尔逊总统揭橥公开外交、公理正义等“新外交”理念参战,并在战后巴黎和会上大力推动,于是有新旧外交的交锋。其中最重要的个案之一即山东问题,美国支持中国代表团质疑和否认“中日密约”,并在和会上与日本激烈斗争。“中日密约”在巴黎公开后,引发国内民众极大愤怒,要求废除密约的呼声不断,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唐启华《“中日密约”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对“中日密约”产生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密约”带来的影响。
2020-06-09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