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20830117
城隍神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明朝以后,城隍信仰被正式纳入官方统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中叶,咸阳县城隍庙的碑记记载:“吏奉朝命为郡县者,其始至,若旦日视事,则于今夕斋戒宿庙,鸡鸣起祀神,誓言不殃民。殃民者,神其殃我,无悔!”

雍正七年,两江总督李卫“奉行顺庄法,将丁口蜡茶匠班蜡茶时价、药材时价等摊派田地,尽除繁苛琐屑之条法……碑禁俱行各府,转发所属各州县,照式刊碑,竖立县官堂侧并城隍庙内”。

清代官员汪祖辉曾借助城隍庙进行审理案件。在城隍庙里犯罪嫌疑人“四体战栗,色甚惧”,“遂将听从父命击开禄至死颠未——吐实”。

——摘编自朱翠林《明清城隍庙与地方治理实例分析》


根据材料,概括城隍庙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并分析其作用。
23-24高一上·山东·期中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儒士吕大钩辞官回乡后,制定了《吕氏乡约》,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在该乡约的引领下,当时的蓝田地区民风淳朴,甚至关中一代的社会风气也深受其影响。明清时期,无论是朝廷政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还是民间愿望的上达,乡贤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末民国,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乡贤大量流失,乡村中“营利型”和“掠夺型”经纪横行,乡村民众苦不堪言。正如学者巴林顿摩尔所说,“所有的隐匿豪杰、不法商人、匪盗之徒以及诸如此类人物都从地下冒了出来,填补因前统治阶级倒台所产生的真空。”总体而言,乡贤在清末民国时期的乡村治理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摘编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国时期乡贤在乡村治理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
2020-11-28更新 | 1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汉时期,乡、里管理体制由乡、里自治体制、治安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构成。这三者相辅相成,有效地构筑了国家在乡、里统治的基础。乡里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则以人口的增减而变更。乡官主要有三老、啬夫、游徼、乡佐;里吏主要有里正、父老、什长、杜宰、里监门等。乡里治安由亭长、游徼负责,其治安职责有三:一是追捕盗贼,维护治安;二是协助都试;三是调解诉讼。亭作为一个地方行政机构,除亭长外,还有亭侯、亭佐、亭父、求盗等。这个时期,乡、里的社会职能更加完善,举凡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及地方教化、狱讼、治安、乡里选举等,无不由其承担。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乡里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乡里制度的作用。

2017-07-04更新 | 1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古代基层社会在秦汉时期已形成“官、绅、民”三种力量格局。传统中国社会的乡绅是国家权力体系与社会宗法制度相互联系的中枢,是乡村社会的建设者,他们自觉塑造乡村风俗和承担维持社会治安的责任。一方面,“家国同构”式的、“国家渗透社会”的古代社会形态形成了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两种力量,即官僚制与乡土秩序。“乡绅之治”是国家权力在地方的延伸,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通过察举、科举等方式将文化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力。“乡绅之治”所代表的国家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文化权力政治化的结果,是附属于专制王权阶层的。另一方面,“乡绅之治”也是乡村平衡国家权力无限渗透的天然屏障。社会中如果没有同国家权力抗衡的自治组织或团体,国家就会通过层层官僚机构将偏离于公共利益的强权意愿直接贯穿到社会底层。中国古代乡绅,尤其是本籍乡绅,相近的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使其带有强烈的情感和身份认同,成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公共权力的主导者。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非行政化启示》


(1)指出材料中中国古代“乡绅之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中国“乡绅之治”的作用是什么?
2021-03-01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