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两次鸦片战争 > 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2087276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则徐的不同形象

晚清时期清廷官方认为林则徐在禁烟一事上应对无方,将鸦片未能杜绝的原因全部系于林则徐。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里认为战争失败不应“求全责备于始事之人”,指出战争起因于“闭市”,但“闭市”之责任不在林。魏源也指出林在处理英商问题时“求之过详”的态度不妥。有人认为林则徐“功”在禁烟,“过”在处理问题的手段。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设立全国禁烟委员会,开展了具有全国性质的禁烟运动。国府宣称这场运动为“打倒破坏烟禁之军阀”,“外以雪八十年来之奇耻,内以为民生主义之造端”。19291月,时任驻比利时公使的王景岐向国府提出修铸林则徐铜像的建议。19295月,禁烟委员会规定每年的63日即“林则徐虎门销烟日”为全国性的禁烟纪念日。
解放战争时期在范文澜、胡绳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笔下,林则徐已经成为中国通史叙事框架中一个在中华民族不断遭遇外患并且通往光明胜利前途中的关键性人物。1948年,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进一步明确,无论清廷任用谁禁烟,无论林则徐如何禁烟,战争终归要爆发:既然战争无法避免,林则徐便不再背负诱发战争的责任。而其在广东禁烟与组织民众抵抗侵略,更凸显其“民族英雄”的气概。

——据葛静波《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等


根据材料,对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国外著作传入中国的概况
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开始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名著《几何原本》,至1606年共译出《几何原本》前六卷。
1841年林则徐委托袁德辉根据1836年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成《四洲志》,是第一部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译著。
1896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经济学名著《原富》(《国富论》)。
1898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卢梭著《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中译本《民约通义》,宾告了卢梭学说在晚清传播过程中译本时期的开始。
1899年王寿昌口述、林纡执笔翻译出版小仲马著《巴黎茶花女遗事》(《茶花女》)。
1913年清末魏易翻译的《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由正蒙印书局出版。
1919年马君武从1902年开始翻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1919年才正式出版。
1920年陈望道根据日译本和英译本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印刷出版,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全译本。
1929年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万有文库》,包含《汉译世界名著初集》一百种和《汉译世界名著二集》一百五十种。
1942年梅益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知书店支持下,于1942年翻译出版了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73年李启斌翻译哥白尼著《天体运行论》,内容包括《天体运行论》六卷集的序言和第一卷。
1981年
至今
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近850种。

——摘编自赵稀方《翻译与现代中国》等


从材料中概括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5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徐继畬(yú)(1795—1873),晚清名臣,被《纽约时报》称为“东方伽利略”,是近代中国“正眼看世界”的先驱。在《瀛环志略》的自序中,徐继畲回顾了五年中搜集资料和反复增补的情况:“荟萃采择,得片纸亦存录勿弃。每晤泰西人,辄披册子考证之……每得一书,或有新闻,辄窜改增补,稿凡数十易。”《瀛环志略》的资料来源大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与外国人士的直接接触;二是搜集和阅读外国地图集以及西方人士的汉文书籍。三是考查了一批中国的官私文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英国的议会制度,书中就有如下介绍:“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而闻于王;否则报罢。民间有控诉者,亦赴乡绅房具状,乡绅斟酌拟批,上之爵房核定。乡绅有罪,令众乡绅议治之,不与庶民同囚禁。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有爵者主议;增减课税,筹办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不独英吉利也。”

——摘自徐继畬《瀛寰志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人眼中的西方”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11-29更新 | 14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信条。

孔子孔子和各家的创始者一样,为宣传自己的理论,为以自己的理想“救世济民”东奔西忙,得意的日子并不多,更多的是“厄于陈,困于蔡”的艰难奋斗。他死的时候也没有统治者给他谥号与尊荣。后来经过“亚圣”孟子的发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肯定,儒学升为百家之首和唯一正统,孔子的地位也越抬越高,由“先师”而“文宣王”,由“文宣王”而“大成至圣文宣王”,而“万世师表”,而人见之皆要跪拜的偶像。
顾炎武生活于明末乱世,目睹时世艰难,自崇祯十二年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晚年时,他将书稿一分为二:"一为舆地之记(《肇域志》),一为利病之书(《天下郡国利病书》)"。
林则徐蒋氏(蒋廷黻)论林则徐,有两个林则徐,一是士大夫眼中之林则徐,一是真实的林则徐。士大夫眼中的林则徐,百战百胜,洋人闻其名而丧胆,惜奸臣琦善收受英人贿赂,致林去职,局面遂不可收拾。其实,真实的林则徐彼时已然觉悟:我方军器、实力皆远逊于西。他竭力买外国炮、外国船,且派人翻译外国刊物。他在广东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后来都给了魏默深(源),魏氏据之撰成《海国图志》。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并不为过。林则徐的软肋是过于顾惜“羽毛”,为“士林清誉”而惧受“清议”指摘,无勇气登高一呼而醒世人。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万众景仰,然林氏终受声名所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0-04-15更新 | 2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