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2109677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形成美、英在太平洋地区共同对付日本的局面。这对中国抵制已成为国家命运重大威胁的日本侵略来说,是有利的国际条件。以此为依托,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一改此前皖段政府所为,宣布实施与美国及协约国一致行动的外交政策,得到美方积极回应。“联美制日”外交取得重要成果:通过联络美国及与之结盟的英国,中国成功参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国际安全机制,开始受到《国联盟约》及《九国公约》为核心的国际公约保障,外交上不再孤立,并因此赢得一段应对日本大规模侵略的准备时间。北京政变后,直系失去对中央政权的控制,“联美制日”外交受挫,这为日本扩大侵华目标提供了方便。直到济南事变发生,中国才重新回到联络美国抵制日本侵略的外交轨道。

——摘编自杨天宏《北洋政府“联美制日”外交及其困境(1920—192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实施“联美制日”外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的“联美制日”外交路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一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试图以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山东是多数华工的家乡,仅由威海出发赴欧的华工大约就有4.4万名,约占当时英国招募华工总数的47%。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掘战壕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战结束后,士兵返回了各自的国家,当地居民也逃离了战后的废墟。但大多数华工仍留下来参与清理战场、埋葬死者和战后重建,坚持到1919年甚至1920年春才回国与家人团聚。比利时伊普尔市一战纪念馆馆长曾评价道:“华工是我们一战和当时欧洲历史的重要部分,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帮我们重建家园,我们对一战华工心怀感激。”一战结束后,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承认日本对山东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表示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归国华工不仅成立了拯救自己命运的现代工会组织,而且在五四时期以自己在欧洲的经历推动了罢工活动。当时蔡元培等社会精英,以及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心怀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和志愿,并力所能及地付诸实践。

——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文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华工赴欧的多方面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
2024-04-21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派系代表支持国控制区域
直系冯国璋英美直隶及长江中下游苏、赣等
皖系段祺瑞日本皖、浙、闽、鲁、陕
奉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
(1)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有何特点?
(2)为何日本此时在中国的势力较强?
(3)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北洋政府有何举措?
2023-09-27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此后商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国内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状态发生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局势。
2022-12-23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