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114080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封建时代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二年,梁王、城阳王提出:愿分部分国土与其弟。武帝立即批准,并下诏诸侯王分与之弟邑者,朝廷均予批准,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诏令的实行,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果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三: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来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跚,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且调整变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

——摘编自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特点及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3-01-04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至于用人集中,则在唐代早已实行了。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兵弱;唐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力富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


依据教材史料阅读、问题探究,结合钱穆先生的评价视角,评析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进一步收权的表现的利弊。
2022-03-28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
(2)比较图1和图3,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政治发生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统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2023-10-14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