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6 题号:2121807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不断探索。

我国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1982年,党的十二大表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为“计划经济是主要因素,市场监管是补充”,并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补充”的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开辟道路。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以“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的理论更进一步地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实践,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摘编自黄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理论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0更新 | 5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摘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材料二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原因。
(2)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全面准确)
2021-04-11更新 | 18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在古今中西思想的交织激荡下,传统中国开启了其近代转型。这一进程既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形态的剧烈嬗变,亦包含文化、思想的断裂、重构与转型。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中西新旧之争是其中的核心命题,它一方面直接关系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更关乎如何突破厚古薄今、中西体用等二元观念,将中西新旧之争转化为继承与创新,并在整理和重估传统的基础上,会通融合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创造新的文化。

——第九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资料

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02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