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2124740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反革命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着三大改造的深入、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的决定》。1958年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社论《掀起规模壮阔的扫盲大跃进》,一夜之间,扫盲“卫星”竞相升空。对于这一时期扫盲运动中出现的浮夸现象,毛泽东作出过批评:“扫盲说什么半年、一年扫光,我就不太相信,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扫除了就不错。”1964年,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摘编自刘立德等著《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扫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开展扫盲教育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毛泽东签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于新中国教育政策做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同时期,接收并改造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学校,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来建设新中国的教育,并从外国列强手中迅速收回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结束了学校接受外国津贴,实施外国教育的历史。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反对机械的教授和管理方法,主张“少而精和启发式”。他还说:“学生负担太重,影响了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

——摘编自申富强《毛泽东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1)根据材料,归纳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主要观点的历史意义。
2023-08-23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中央就明确了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为此,1952年,教育部提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举办季节性小学或设早班和晚班,以广泛吸收工农子女入学;各地还可举办半日制和巡回制的小学,以便于人口分散地区的儿童入学。“今后几年内发展小学教育的方针是政府有计划地增设公立小学,同时允许群众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出钱出力有条件地发展民办小学”。1953年,教育部又提出:“在工矿区、城市、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地发展公立小学,农村提倡民办小学(包括完全小学)”,除举办集中的正规小学外,还可以办分散的不正规的小学。到1957年,全国小学校数量达到54.73万所,在校生6428.3万人,分别比1952年增加了3.85%,25.9%。

——摘编自王慧、梁雯娟《新中国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沿革与反思》

材料二   1953年,我国建立了中等专业教育制度和技工教育制度。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部门管理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随后,我国通过院系调整、强化工科、大批院校归专业部门管理等措施,把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改造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院系调整,中国综合性大学的数目大幅度减少,单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据统计,1947年,全国有综合性大学55所、工科院校18所,到1957年综合性大学减少到17所,工科院校则增加到44所,在专业的设置上,工科专业的比重急剧上升,文、法、商等专业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大学生的占比47.6%,1957年则降至9.6%。1953年,在总数为215种专业目录中,工科占107种,而文科仅占19种。

——摘编自周光礼《国家工业化与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及小学教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1-08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然而,革命根据地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又是不同寻常的。根据地清醒地分析了形势,在决定教育优先发展的部门时,在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首先注重成人教育。在学制方面,少则几个月,长不过年余,是典型的速成。课程内容方面,注重讲斗争、讲时事、讲政策、讲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将劳动列为重要课程,并且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在苏维埃时期,以乡村为单位依靠群众办夜校、识字班等,由政府出一部分经费、场地、设施和部分经费由各乡村自行解决,重视群众对学校的支持和监督,大大促进了根据地教育的发展。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根据地教育特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根据地教育的成功经验。
2022-02-18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