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2155316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日本政府正式推行“废藩置县”政策,颁布《户籍法》,次年进行首次全国户口调查,开始编制全国性户籍。《户籍法》规定“户籍旧习错综复杂,在于按照族属而不按地域编制,虽有遗漏而不便检查。此度编制之法采用臣民同等,华族、士族、卒族、神官、僧侣乃至平民,均按照地域编之”,“以其居住之地专收无遗漏为宗旨”,“根据各地方的土地的基本情况划分区域,以区为单位,各区设户长掌握其辖区内户数,人员生死出入等详细情况”。居住在同一地的家族全体成员为一“户”,“户主、直系长辈、户主配偶、直系晚辈、旁系亲属均须记录在册”。户主是家族之长,一户之主,家族成员按照尊卑、男女、长幼顺序记载,无论入籍、除籍、转籍均需户主申报。

——摘编自王鹏飞《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

材料二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城镇化发展,国家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历程。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意见通知,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编自李丹阳《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逻辑与趋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日本近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对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变革趋势及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户籍制度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观点持不同看法,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大爷同二爷道:‘我们同你家老爷虽是乡亲,但这失贼的事,该地方官管;你们须是到地方官衙门递呈纸去。'朝奉们无法,只得依言,具了呈纸,到彭泽县去告。那知县接了呈词,即刻升堂。”小说中的描写体现了县权对于乡村一级的直接管理,也体现了县官在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

材料二   将民众安置、稳定在土地上,使之劳作不息,生产自存并供应王朝国家。《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云: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晦,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材料三   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1)判晰上述三个材料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
(2)请分别指出上述三个材料各自的论述角度,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2022-02-06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材料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所对应的高层政区名,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写出“保甲之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在我国基层治理演变过程中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2017年),我国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方面取得的成就。
2024-01-29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家规乡约是中国古代民间自发形成的、具有道德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明代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三   当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乡规民约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俗,民风民情也千差万别,若只是以法律的方式做出统一规定,难免引起“不适”,乡规民约源于世代民众生活沿袭下来的习俗和传统,更适应本地方的现实需要,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刘宇《论“吕氏乡约”的社会治理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吕氏乡约》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研究古代家规乡约的现实价值。
2020-09-11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