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1604935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边境继续设交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监为互市监。《唐六典》“诸市互监”云:“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唐代互市监的品级相对于隋代大大提高。还规定,“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若蕃人须籴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

——摘编自李叶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

材料二   唐初,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皆得世袭”,对内附“酋领”厚于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战首领授予军职。唐代龟兹地区存在着与中原大致相同的差役制度,胡汉同被征发服役。唐王朝还在龟兹建立都督府、州、城、村、坊等类似中原的地方行政建制。

——摘编自范恩实《唐羁縻州制度是一体而治的重要一环》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西北边境互市的贸易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在西北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评这一政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边疆管理与民族关系】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卷二十九

材料二   唐代“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得到丝绸的渴望,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唐太宗被西域各部称为“天可汗”,这一头衔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证明在唐太宗的帝国理想里包含“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识。唐太宗大量任命非汉族官员进入中央,包括西域少数民族首领,甚至赐给他们皇室“李”姓。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

材料三   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交融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交融,而且伴随着每次交融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三为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交融息息相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强的内聚力和亲合力。而中原地区就是一个熔炉,把周边不断涌入的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不断熔炼、提纯,最后浇铸成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出辉煌灿烂、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使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摘编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央与西域关系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2023-11-02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六典·鸿胪寺》记载,鸿胪寺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材料二   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核心就是政区和政府组织层次级数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地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的过程。下表是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
隋、唐前期/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鸿胪寺的职能,说出当时与其职能相近的政府机构名称,从民族关系角度简析它们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完成表格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4-01-02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汉王朝还在边疆地区实行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羁縻政区的起源是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征服区实行的特殊政策。在这些地区,虽然也和正式政区一样设置州县,但一般不征收赋税徭役,不派遣行政官员,而由当地部族的首领世袭,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正因为实行特殊的政策,所以同样是羁縻政区,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别。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据材料一,归纳汉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羁縻政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政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巩固东北边疆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积极作用。
2023-03-06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