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21636679
汉武帝以前,西南夷部落多“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经济文化都很落后。而汉明帝时的益州西部都尉郑纯“为政清洁,化行夷貊,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美德。天子嘉之,即以为永昌太守”。这一变化主要说明汉代(     
A.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得到增强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点
C.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D.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体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汉唐中国遵循古代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叠合的理想形态,在中国与四邻的关系中,形成一个多重同心圆网络,中国居于中央,编织列国于四周。这一网络的形成根源于
A.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B.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册封朝贡制度形成
2021-08-07更新 | 11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公元166年,汉朝与大秦(古罗马)进行丝绸的转手贸易,大秦派使者出访东汉;汉朝还与朝鲜、日本、越南有密切的交往,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日本北九州一带)使者的金印“汉委(倭)奴国王”印。这些史实证明汉代对外交往的特征是(     
A.对外交往以亚洲国家为主要对象B.对外交往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C.使者往来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D.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
2023-01-07更新 | 3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广西贵港出土的汉代铜镜,刻有铭“子孙长宜”,有类似纹饰的汉代铜镜在内蒙古察右后旗及云南玉溪等地都有出土,说明汉代(     
A.少数民族手工业发展迅速B.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情况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2023-10-13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