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16419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一带修缮长城,设置辽东、宣府等九个重镇,以防备蒙古贵族的袭扰。隆庆年间,明廷封与明修好的俺答汗为顺义王,封其妻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使其为明“保边守塞”;在大同、宣府等边外开设了多处马市,定期交易,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西藏,明廷册封喇嘛教派领袖为“法王”,建立宣慰司等军政管理机构;修通从雅州到乌斯藏的驿道,设置驿站,“道路毕通”。西藏喇嘛和官商来京人数“宣、正间不过三四十人,景泰时十倍,天顺间百倍”。在西番设立赤斤蒙古卫、沙州卫、安定卫等,以畏兀儿、蒙古贵族或头目担任各卫指挥,“受边臣羁络”“给之金牌,令岁以马易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册)

(1)据材料概括明朝治边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治边政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时期,在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等地散居的主要有哀牢夷、掸族等。哀牢夷生活在今哀牢山一带,西汉以前与中原没有联系。51年至69年,哀牢夷有两支内附,共有5万余户,50余万口。东汉在这一地区设置哀牢(今云南盈江东)和博南(今云南永平南)两县,后又设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只向哀牢人的富豪征收赋税,一般居民不直接承担赋税。掸族居住在哀牢人的西南部,自东汉设永昌郡以后,才与汉族发生直接的联系。77年,掸王雍由调与附近各族遣使到洛阳,奉献珍宝。汉和帝赐给他们印绶和钱、帛。120年,雍由调又遣使进京,贡献“幻人”(魔术师),安帝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赐给印绶、金银、丝织品等。东汉时期,西南地区还散居有白狼等族,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年),汶山以西的白狼等部落有130余万户,600余万人自愿内附。白狼王还作诗歌三章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即《白狼歌》。这三章诗歌都保存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成为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宝贵历史资料。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天启年初,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授意其党徒在重庆突然构难,公开反叛朝廷。为尽快结束西南乱局,以便全力对付实力日增的后金政权,崇祯二年朝廷谕命西南五省总督朱燮元移镇贵州,为朝廷斩截擒凶。朱燮元为保证贵州作为西南交通枢纽和控遏云南的战略功能,分别对贵州经济、行政、教育、民族制度进行全面治理:第一、从增加人口数量、扩大耕地面积、增加财政收入、减轻赋税徭役四个方面同时着力,重振地方经济。第二、调整永宁—毕节段川黔分界线,解决土司间的承袭权和土地权之争,在改土归流后的水东地区新建开州,复置施秉县治,通过行政手段,恢复地方秩序,确保地方安全。第三,建新学立文庙,续庠序之教,增加诸生之额,拓宽夷汉子弟晋升通道,重建地方教育,搭建“夏风化夷”平台。第四,在“分土世官,众建诸蛮”的地方民族政策中,将原属土司的宣慰公土分给有功官兵作为抵饷和赏银,并根据官兵和目把的功绩大小、对朝廷的忠顺度、在地方上的影响力等具体情况,分别授予大小不同官职,命其管理地方事务。

——摘编自黄咏梅《朱燮元与明末贵州地方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东汉时期治理西南夷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末贵州地方治理的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2023-11-20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经略岭南,征发大量汉族到桂林、象郡。汉代时的广西被南越王赵佗统治,实行“和集百越”政策。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采取“以其故俗治,无赋税”。隋唐时,中原汉族入桂形成新高潮。唐朝时不少良吏、名士到广西任仕,“教民耕织,止游惰,兴学校”。

两宋时,先进的生产工具如脚踏犁、秧马以及灌溉用的龙骨车、筒车在广西各地出现。清代,广西境内的主要农业区域,汉族传统农具都已齐全;出现荞麦水稻间作,水稻、小麦或大麦轮作等,各少数民族基本改变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摘编自徐杰舜《广西古代民族关系述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先从乡镇一级政权建立民族自治机构,然后建立县级自治政权。1956年,中央倡议建立省级壮族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宁举行,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到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有12个民族自治县及61个民族乡,少数民族地区政治上的平等得到保障。广西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域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凸显了优势地位。全区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5亿元,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摘编自刘相涛《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民族关系发展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新中国在广西治理上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原因。
2024-02-08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统治者也自称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驭华夏,抚绥万邦,构建起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四邻国家为藩屏的封贡体系。明太祖告诫:“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无故兴兵,贪一时战功,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乾隆帝坚决拒绝苏禄国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国籍的恳求。明清皇帝对藩属国进贡的礼品从不计较,还体谅该国情形,逐步减少贡品数量和进贡的次数,厚往薄来。藩属国内部事务由各国自主处理,中国不加干涉。藩属国受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其安全。中国还出面调停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争,使和睦相处。封贡体系各国之间经济、技术和人员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因封贡使团来往交流及学者互访并留学肄业等,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到藩属各国,各国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各国对海难船货互助互救,乾隆时,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抚恤沿海各国难船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上互救的力度。

——摘编自张顺洪、高翔《明清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封贡体系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殖民主义与明清建立封贡体系的不同目的,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西方殖民主义的主要影响。
2022-11-23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