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两次鸦片战争 > 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1679403
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指出,欧洲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造舟尤极奥妙……越七万里而通于中土,非偶然也”。据此可知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使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C.启迪人们开眼看世界D.全面认识到西方领先原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如表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
时期“夷”解读
1643年版《辟邪集》“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
1832年《中英外交文书》“barbarians”(野蛮人)
魏源《海国图志叙》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
1858年《天津条约》将“夷”,改称为“洋”
A.清朝政治统治面临危机B.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
C.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D.近代国家意识开始萌芽
2020-12-07更新 | 5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魏源视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关系为华夷秩序,将英国的扩张比作传统战事,认为除“兵”之外,中国一切皆胜英夷,只需学好兵工便仍能扬武功于海国,这种观念贯穿于《海国图志》的撰述宗旨。材料可用来说明(     
A.统治阶层已破除天朝上国的迷信B.西方冲击下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转型的艰巨性D.魏源初步认识到西方崛起缘由
2023-11-23更新 | 2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840年后,中国信西教之徒在农村往往是舆论所鄙视的下层人物,缙绅之流几乎以异类观之,而城市教徒却常有社会上层分子,知识分子也常以平和之气作些记述。这说明
A.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
B.市民思想开放对西方宗教宽容
C.传统观念受冲击程度存在差异
D.宗教信仰与民众经济状况相关
2019-11-08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