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216794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冲击-反应”模式下的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   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即使是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具体主张,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都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了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民族自信心的过程,反映出了向西方不断学习的过程,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波及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中国许多人士义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视畅谈国家所面临的危局。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带来了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这场运动也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近代(1840—20世纪20年代)向西方学习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023-12-19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洋务运动的兴起。其主要发起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思想与魏源等人的“师夷”思想多有承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师夷”之范围从枪炮、轮船扩大至电报、矿冶、纺织、火车等领域;“师夷”之主体从官员扩大到绅商;“师夷”之领域从军事、工业、交通扩大到科技、文化,从而拉开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序幕。但洋务派对于政治制度方面则毫无举措,中央政府“自强求富”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统一的国策和规划。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也意味着这次现代化道路探索归于失败。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12-21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是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实现全民族统一抗日的重要会议,1937年国共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达成。毛泽东指出即便是统一抗日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要保证共产党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要独立。相对于国民党提出的“速胜论”,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国情的《论持久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发动了包括淞沪会战在内的20余次大规模战役,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的;共产党在敌后发动群众联合抗日,并开展游击战收复失地。中国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和支持,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1)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19年间的重大史实,证实中国各阶级阶层“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2)列举洋务派的三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23-01-11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