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16852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与海洋产生了不解之缘。中华民族经略海洋历史悠久,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繁盛的海洋文明,在世界海洋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近代,封建王朝的封闭使得中国逐步退出了在海洋方向的开拓,中华文明也因此逐渐衰落,并被西方文明超越。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海洋在中国整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海洋所蕴含的内涵十分丰富,而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也应该纳入更多的要素。……它包含人类海洋活动的一切领域,直接和间接从事海洋活动的各类事务,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文化等不同的维度。而在这其中,科技要素能够对其他各个要素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海洋科技发展推动着人类探索和开发利用海洋的脚步,并对海洋强国战略整体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对于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应当是海洋自然科学与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体。

——摘编自樊丛维《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海洋科技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宋明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都有了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南宋“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和议名称及内容,并分析南宋之所以这样做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区域。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并一句话评价之。
2023-04-23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05711日,奉成祖命,郑和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回航途中,郑和从容指挥打败海盗袭扰,船队满载着象牙、胡椒、香料和药材等顺利回国。1407年,郑和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了真腊(今柬埔寨)迄罗(今缅甸)等地,向当地人民传授凿井、筑路、农作物栽培等技术;还把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1409年,郑和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提前察觉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预谋,才免遭不测,后押解亚烈苦奈儿到南京皇宫,明成祖对其宽大处理,放回锡兰。至1433年,郑和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等地,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梁启超先生曾评价道“郑和下西洋后而移居南洋诸岛,当不下五百四、五十万人,加上与土著人杂婚者,当及七百万人。”到了明朝后期大约有十几万华侨散居在南洋各国。

——摘编自朱光立《浅谈郑和下西洋对当下意识形态传播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和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3-07-15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期有显著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全国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驿站三十里一置,共有驿站一千六百三十九所。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朝的都城以长安为中心,基本上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大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丝绸之路上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从第一时代到第二时代的转变及转变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特点。
2022-02-04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