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日战争的胜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218872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22-09-30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窑堡会议决议之所以能够提出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基本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乡村中一部分富农和小地主、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领也要求抗日。19329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就指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随后又注意到法西斯势力在某些国家兴起,并逐步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摘编自张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
2023-04-27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不但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战争前的中国虽然已经拥有一批近代工业,虽然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当时的世界格局来说,势力还是弱小的。战前的清政府,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自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使得中国海军实力与日本海军有明显的差距,最终这场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摘编自茂华、李万涛《甲午中日战争的外部因素浅析》

材料二   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七七事变前后,在民族危急关头和人民的一致要求下,国共两党放下恩怨,并将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努力团结在一起。在敌强我弱的抗日背景下,抗日战争势必是一场持久战,中共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后,由于游击战的不断胜利,游击队后来逐渐成为正规军,肩负起抗日战争的重任。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共产党派出医疗队,英美等国则通过媒体报道等,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事迹进行宣传,最终,日本穷途末路,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材料三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张,高层往来几乎完全中断,两国民众的相互好感度也陷入低谷。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感到“非常亲近”和“亲近”不到10%,而感到“很不亲近”和“不亲近”者则高达50%以上,钓鱼岛、台湾问题等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但是中日经贸关系一直保持较为快速的发展,“当两国关系出现尖锐问题,民间友好人士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丹《影响中日关系之因与改善中日关系之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而抗日战争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
2020-03-02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