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4 题号:219459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人主要来自农民、退伍军人和无业游民。工厂主们派出了许多监工来监督工人的劳动。工人们被迫在规定位置上按照要求像机器一样工作。工人们展开了各种反抗活动,最直接的就是破坏机器。当时工厂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基于自身工作的经验来进行管理,缺少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的指导,结果在管理中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工人。当时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连识字的都不多,这使他们难以快速地掌握复杂的生产技术,结果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奇缺。很多工人仍然难以摆脱旧有的心态和习惯,对新技术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抵制而不愿意去学习和接受。

——李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工厂主开始思考如何改良原有的粗放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应运而生。其中巴贝奇提出把分工和报酬相结合的思想。他认为实行分工之后,可以按照不同工作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来雇用不同的工人,给付不同的工资。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付给工人一些奖金。同时提倡有偿的建议制度以鼓励工人提出建议。这样工人的报酬实际上将由三个部分组成: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分得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得到的奖金。

——李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早期工厂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巴贝奇的工厂管理思想。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她们被赋予的社会职责主要是处理家庭事务和完成日常劳动,以及养育和照顾下一代。这一时期妇女多从事家庭纺织,但只是作为家庭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工业革命初期,现代意义上的工厂在英国还没有广泛建立,只有少数妇女成为工厂工人,广大劳动妇女主要在家中从事家庭手工生产。工业革命中期,英国的纺织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棉纺织厂在各地建立起来后,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这就为妇女走出家庭寻找工作提供了机遇。女性劳动者的特点决定了她们不仅能顺利地在纺织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逐渐成为该行业的主要劳动者。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妇女从事与男子一样的工作,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非常普遍。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使得女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摧残。工业革命后期,工厂制度在英国棉纺织业确立后,逐渐向印染、化学、冶铁、采煤等工业部门扩展。妇女的劳动领域越来越宽,许多以前不适合女性工作的地方也出现了她们的身影。到了19世纪四五十年代,女性的工作领域基本涉及了各个行业,其社会劳动者的角色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纺织行业,妇女继续占着绝对的优势。与此同时,女工的自我意识逐渐提高,开始对自身的状况进行独立思考。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几乎所有重大运动,从激进主义活动到宪章运动,都有工厂女工参加。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开始把女性纳入法案的管理对象之列,出台了一系列女工法案。

——摘编自刘宁《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下层女性角色的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前后女性角色转变的认识。
2023-08-17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从曼彻斯特看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了如下几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彻斯特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摘编自詹姆士·利奇《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

材料二 1842年,曼彻斯特一份新闻报道描述:“黑烟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散,人们抬头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吞吐着滚滚的黑烟,低头可以看到厚厚的煤灰覆盖着大地,到处都是黑灰色的建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分辨不出白天和黑夜了。”

——摘编自吴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材料三 曼彻斯特人口由1750年的18000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层和移民。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材料一这种史料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须的吗?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三从哪些视角拓展我们对该主题的研究?
2023-07-18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原赈之,以收人心”,但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销声匿迹。京畿自然灾害频仍,粮食生产遭到破坏并日渐萎缩,终使大都城市粮食与人口的供求矛盾尖锐化,造成大量人口因饥疫而死亡的结局。朝廷始行畿内屯田、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虽属权宜之计,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剧增,带来了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为此,英国政府通过多项决议支持运河和铁路的修筑,推动了国内不同地区的粮食互补,以增强城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下,政府废除《谷物法》,支持从国外大量进口小麦。据统计,英国19世纪30年代进口粮食比重为2%,19世纪60年代增至24%。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顺应了英国的社会发展进程。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于193310月,制定了“兴办仓储计划”,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但由于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粮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元末大都相比,近代英国解决城市粮食供给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以及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
2022-06-20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