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1 题号:21999911
古时浙江衢州一带有一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回家翻地块”,此谚语反映了当时(     
A.主张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B.对统治者的普遍不满情绪
C.商品经济兴盛的社会现状D.战乱不断的恶劣生活环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自秦朝到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取代其他货币,广为流通。这一转变主要说明
A.长途货运推动了货币形式的变革
B.资本主义萌芽使白银成为单一货币
C.商业繁盛驱动了货币制度的革新
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有所松动
2017-02-17更新 | 6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明朝中后期,江浙等地的僧人大多能诗,士大夫倡和禅说,蔚然成风。僧人若不会写诗, 就会被人视为“不清”;而士大夫若不与僧人交游,同样也会被人视为“不雅”。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活
B.市民阶层兴起推动佛教世俗化
C.援佛入儒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科举取士提高了社会文化素质
2019-10-25更新 | 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坐落在聊城城区云和县,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于1743年集资兴建的山陕会馆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信息有(     
①当时聊城区位优势明显       ②晋商注重乡谊联络
③晋商崇尚诚信和忠义       ④晋商汇兑、存款放款场所奢华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3-27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