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8 题号:2216830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这个时期欧洲国家大都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转变,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给予戏剧家创作丰富的原始材料。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大骂娜拉,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最终断然出走。

——摘编自卢暖《戏剧先贤易卜生》

材料二: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阶段传播概况
1915-1927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和北大学生领袖们翻译并全面介绍了易卜生。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演讲时,第一次提出“娜拉走后怎么办”的命题的思考。
1928-1937针对“娜拉走后怎么办”的命题的思考,不少男女青年离家出走寻找新的空间和探索个人解放的道路。
1937-19451940年戏剧家周贻白出版戏剧《女性的解放》,在结尾明确指出:中国女性要想求解放,只有投身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

——据许由、周梦遐《解读经典:百年回眸易卜生》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易卜生作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易卜生作品理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易卜生的作品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4·江苏·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水利技术的引进与早期外国传教士紧密相关。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开始涌入中国,其中少数人带来了欧洲文艺复兴后刚刚发展起来的先进科学技术。徐光启所著的《泰西水法》,根据传教士的介绍系统地记录了17世纪欧洲的龙尾车、玉衡车、恒升车等提水机械和修造水库,寻找水源的技术和方法。由王征编译,传教士邓玉涵口授的《远西器具图说》,扼要介绍了西方力学、水静力学及一些机械知识。但是,这次传入西方技术的根本没有引起当局的注意,也没能在治水人员中传播,对传统水利无任何触动。

——摘编自郭涛《概述近代西方水利技术的引进》

材料二   西方水利专家来华,局限于水文测量、水利调查活动,并伴有控制河口港务的殖民行为。近代初期,中国在本土人才不足的境况下,只得聘用外国专家,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又不能为外国专家提供专业平台及技术协助,再加上一些西人主导下的水利机构的殖民性质,治水工作往往没有下文,难以取得进展。直至中国流域性治水机构出现,本土水利人才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成长之后,西方水利专家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才日渐发挥作用。民国初期,随着中国水利人才的成长及水利机构的建设,西方水利专家在华工作渐收实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水利学术共同体已具备同西方水利专家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基础,西方专家因而得以深入参与中国水利建设。

——摘编自尹北直《近代西方水利专家在华活动与技术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水利技术在明末清初未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水利专家在华主要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水利事业发展的要素。
2022-03-02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比重的变化

19131921
总产量合计(千包)213642.03247197.28
1.商品面粉(%)45.6445.15
其中:机器产品(%)10.2419.49
土磨坊产品(%)35.4025.66
2.自用面粉(%)54.3654.85

——据上海社科院经济所《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

材料二1863年,英国资本家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得利火轮磨坊。这种机器磨坊是在土磨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蒸汽机械动力代替高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比土磨坊有所提高。机器磨坊范围不大,雇工亦少,日生产能カ一般不过50~60包,积累资金不多,而改建、扩建与订购大机器等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它发展为机器面粉工厂为数很少。1900~1913年创办的面粉厂,虽然安装了动力,但大多数仍靠石磨磨粉,生产能力不大,日产面粉100200包,实际上仍是机器磨坊。这个时期共有11家这种机器磨坊。1914年以后,国内发展了电动机,使用方便,凡有电力供应的城市,机器磨坊均有了较大发展。

——据徐新吾等《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历史概况与特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21年中国面粉生产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3~1921年中国面粉生产发展的影响。
2021-09-25更新 | 1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国家能力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尤以国防等战略性工业最为典型。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举办了一系列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向西方学习的活动,并创建了相应的事业,洋务运动得以查轰烈烈地展开,这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起步。

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财政陷入严重的危机,由官方直接投资的洋务企业实际上陷入了停领状态,一批官办企业改组为官商合办或商办企业……19071913年,汉冶萍公司(前身为汉阳铁厂)试图通过向公众招股融音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未能成功。

——摘编自周建波等《国家能力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直至北洋政府期间,民间力量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主导力量,市场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908年国内市场商品总量增至21.99亿两,1920年更是达到72.54亿两,而且在工业产值中,现代化产业占比达到10.78%.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民族企业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在工业化方面作出贡献的“民间力量”(两例)。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甲午战后至民国初年“国家能力”在推动工业化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2022-10-12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