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 西欧封建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 > 西欧封建庄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222302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

——摘编自吴于僮、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欧洲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领土的地主权使领主获得了土地封建所有权,据此他可以把领地变成一个个庄园,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二是在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例如通过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但并未减轻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西欧大陆上的有些地区,农民组成公社进行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引发其变化的原因。
【知识点】 西欧封建庄园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铺垫了道路。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的作用,并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
2023-10-13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早期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2023-04-17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史料一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庄园中(见下图),贵族领主住在领地的城堡里,农奴在领地的庄园里劳作。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随意制定法律、铸造钱币、控制贸易、征收税款,而且彼此经常混战。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指出其体现了中世纪庄园治理的哪些特点。

史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借由“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

——摘编自吴晓林等《“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思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特点。
2023-11-05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