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儒学的复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4 题号:223934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张栽认为:虽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君王),犹有劣者,以其未成功也。此所以未有不谨于礼,唯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六君子所以急于礼者,欲至乎大同也。

材料二   20世纪初,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讲,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今欲至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北必归之公但使明天赋人权之义,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皆归之于公,即可至大同之世也。同一时期,李石曾在《新世纪》上发表文章认为,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提出,以往的理想社会追求,他们眼见穷人的苦恼是由贫富不均,因此要想把全社会的贫富弄得绝对的平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平均贫富,都全是理想,不曾建设在社会的经济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而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社会不安的原因,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的事实上面,因而是客观的、现实的。

——均摘编自网络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孔子与张载关于“大同”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大同”思想在20世纪初期的变化,并分别进行评析。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一   宋代书院的院长一般是由在职、赋闲官员任职或地方官聘任。书院主要是理学家继承、传递和创造学术思想的场所。为此,书院的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和历史学为主。书院往往是由家族或当地名门望族捐资兴建的,但这些资助是有限的。书院的学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或者名门望族之后,或者官员举荐。学生毕业后多走入官场,成为统治者的有力助手。

欧洲中世纪大学从形成之初就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大部分都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合体。欧洲大学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学费制度,来满足大学正常运行的需求。课程设置虽然也有偏向道德说教的宗教学科,但更多的是法学、医学等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要交学费就能进入大学学习,毕业以后也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决定去向。

——摘编自李雯《试比较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   13-14世纪的欧洲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被赋予的特权范围也越来越广,有些学生甚至滥用特权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大学与城市也因此不断发生冲突。随着中世纪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身城市发展,而大学培养了大量各类人才,如医生、律师、文员等。作为相对民主公平的教育机构,大学也为市民开辟了跻身上流社会的通道。此外,随着规模的扩大,大学也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与大学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对大学持欢迎的态度,不仅厚待本地大学并设法留住师生,还热情邀请其他国家、城市的师生来到自己的城市。

——摘编自杨志卿《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宋代民间有书院及依附于社区的家塾与社学。书院往往有自己的田产,或由官方指拨,或由私人捐赠。书院即一家学派的讲论与传布的学术中心,不同学派的学者也会访问他地的书院。书院不仅有言教以道问学,也有身教以尊德性。宋代书院,盛时不下二百余所,其中颇有历数百千年还存在的著名书院,如朱熹主讲的白鹿洞书院,陆九渊主讲的象山书院。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三   1884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1898年终刊共发行528期,刊出了4600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为“战争凤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西洋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

               兴办铁路
       五月下旬,天津来信云,创办 铁路一节,朝廷业已允准,由大沽 至天津,先行......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 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

            迎迓李傅相
       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 清淡,故泰西各国从中劝和。特来 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 外务大臣伊藤引舆迎迓。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朱熹的文化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024-03-18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教育在宋代出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书院、官学、私学成为宋代湖南3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湖南则是书院教有发展之重镇,在全国非常突出,更出现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以及书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朱张会讲”(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诘难辩论)。宋代时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宋代湖南进士中试人数为唐代的37倍,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共写宋代学者988人,其中湖南有141人,位居全国第5

——摘编自冯象软、刘欣森《湖南教育史》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在这种新旧交替的嬗变背景下,湖南教有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教育行政体制、学制、办学形式、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湖南教有改革尤为突出的是私立学校与军事教育。时人感叹曰:湖南“私校之盛,殆为国中所仅见”。民国初期湖南私立学校的兴盛,除了应归功于有一批志向高远、献身教育、“磨血兴学”的办学中坚,有一批经过挑选而组成的敬业的教师队伍,有一些政府官员对兴学的重视,以及湖湘文化长期熏染和新文化运动深刻影响的重教民风外,恐怕首先是因为有一个教育改革的大气候,促使私学得以发展兴盛。湖南地理位置特殊,在进入民国以来,战事连年不息。出于加强军事力量的考虑,民国初期湖南教有改革相当重视军事教育。1917年湖南督军谭延闿在长沙创办了湖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堂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如彭德怀、黄公略、张子清、王劲修、周希洪、龙辑五、唐生明等。诚然,湖南学制改革亦有其明显不足之处,如没有一个“一揽子计划”,缺乏改革运动的完整性、以升学为目标推行“单行主义”、忽视女子高等教育及幼儿教育等。但毕竟奠定了教育行政基础,加快了各类教育发展,优化了教育教学质量,浓酽了重教兴学风气。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湖南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国初年的湖南教育改革。
2024-03-28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