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24312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朝,尽管人均收入水平并没有出现显著增长,人口和经济却在大幅度地扩张。在低价值的铜钱无法满足经济和人口扩张对货币的需要,纸币发行又免不了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明清两朝只能寄希望于渐成气候的白银。但这导致16世纪中叶前后出现了“天下之民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的银荒。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美洲银矿的意外发掘解决了当时中国的货币饥渴问题。美洲白银不仅从马尼拉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的贸易,也在运至塞维利亚后通过欧洲的途径运至印度果阿,再流入中国;更由后来到东方来的荷兰人、英国人直接运往中国,换取中国的商品。

——摘编自张光、汤金旭《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近代中国衰落的货币制度成因》

材料二   事实上,明代成、弘以后,代表民间社会发展的白银占据了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明朝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遂产生了与以往朝代相比前所未有的变化。明朝统治在白银货币化过程中逐渐被削弱,王朝拥有的资源更多地让位于市场,国家的作用则更多地让位于社会,市场经济逐渐崛起,王朝权力的衰落不可避免。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湖广地区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湖北江陵县“附郭膏腴之田,每亩收获不下五六石”。清代粮食生产大发展的还有四川,雍正时已有“产米之乡”的美誉,并被人称之谓“各省米谷,惟四川所出最多”,水稻亩产达到6-7石。再有像中国台湾的开发,以及广西成为粮食输出省等等,都说明清代粮食生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从明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大量原产美洲的番薯、玉米、花生等高产耐瘠作物,迅速改变了中国农业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潜力。

——据柏舟《中国粮食地图: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守护的饭碗从哪儿来》等整理

材料二   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随着16、17世纪英国人口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手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例扩大,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英国农业革命的核心是一系列技术改良和新技术发明,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项:推广三田轮作制、发明“草一田轮作”制、引入肥田作物。三田轮作制下,17世纪英国春播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大幅度增长。“草一田轮作”制下,收获与种子之比由10:1增加到20:1以上。饲料作物引入的直接后果是牲畜数量大增,同时导致肥料充足,带来粮食高产。上述种种举措,使英国在“17世纪的全球危机”中摆脱了饥荒。

——摘编自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农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明清时期相比,英国16—18世纪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
2022-11-12更新 | 1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

材料一   乾隆年间“(人口)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仅江苏镇江木渎镇“烧锅(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计日耗米万石”。为此,就隆帝“令地方官严行查禁,勿使靡费米粮”。官员规谏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实不可以轻举”,乾隆认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议。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尽毁曲酒工具、民间自用一概禁绝等作法,引起民怨。乾隆对于要求放宽禁令者,一概不准,也不赞成过激行为,官员左右为难。整个乾隆时代“通邑大都车载烧酒贩卖者正不可以数计”,禁酒政策效果微弱。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二   1829年,英国禁酒运动开始。中产阶级希望通过禁酒将他们推崇的“自律”“自助”等价值观灌输给工人阶级,他们宣扬工作是成功的关键,饮酒滋生懒惰等恶习。中产阶级建立柴酒厅,开放俱乐都,方便工人社交。工人阶级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些价值观。1832年——1853年,运动进入绝对禁酒阶段。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组织,接过禁酒运动的领导权。这些组织宣扬“自力更生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很多工人在宣传的影响下开始努力攀爬英国社会的阶梯。这一时期,作为“全民酒”的啤酒人均消费量急剧减少。酗酒被英国人普遍视为不可接受的恶习,直至今天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

——摘编自许志强《19世纪英国禁酒运动与工人文化转向》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推出禁酒政策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效果微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乾隆时期的禁酒相比,概括英国1828—1833年禁酒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禁酒运动的意义。
2020-04-05更新 | 1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瑰宝”,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及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2021-07-14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