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2450431
[明清商帮]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部分商帮简介

经营项目经营特点活动范围

经营方式

商业资本投向

洞庭商帮

粮食、丝绸、布匹、染料、木材、粮食加工、花木果品、药材、买办、银行、钱庄业等以贩运业起步,到后来开辟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以自己的家乡(苏州)为经商活动的依托点(1)运河沿线:包括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以南地区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2)长江沿线数省

独资经营(直接经营或委托经营)、“领本”经营、合资经营

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金融资本相结合,主要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或投资于新式企业等

江右商帮

粮食、茶叶、瓷业、纸业、布业、烟业、盐业、药材、杂货、书业、典当质押业等操业甚广、经营灵活,但资本分散,小本经营,多以本地土特产品为依托;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是借贷湖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两广、河南、山东、陕西、北京、两直、浙江、辽 东、甘 肃、西藏等

以个体经营为主,然后发展到结 帮 贸易、合伙贸易等经营方式

(1)生活性投资:如赡养家人、资助亲友等;(2)社会性投资:如建祠修谱、增置族田及族产、办学助读、建桥修路、救灾赈荒等;(3)产业性投资:如农副业商品生产及开设矿场等

徽州商帮

盐业、茶叶、水材、典当、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借助宗族势力,建立商业垄断,展开商业竞争,投靠封建政权,建立徽州会馆,借助宗法制度,控制从 商伙计,以长途商品贩运活动为主,兼有囤积居奇、特权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贷等淮、浙、楚、滇、黔、闽、粤、秦、燕、晋、豫等,远涉重洋、经商异国者也不乏其人,但主要集中 于三大 区 域:(1)长江中下游地区;(2)京杭大运河两岸;(3)赣江入岭南一线

族人合资经营较为突出,也有合股经营、附资经营等

买田置地,奢侈性消费,办学助读,建祠修谱,增置族产族田,赈灾助饷;但也有一些人将商业资本投向生产领域,开始向早期资产者转化

材料二   长江、汉水从湖北境内穿过,他们除连接湖北各地外,还将湖北与四川、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安徽、江苏、上海连在一起,并通过其他河流连通华北、华南和西南各地。明清时期各地商人云集,“上而川滇,下而湖鄂吴越,皆有往者,至郡城商市半皆客民,有川帮、建帮(福建帮)、徽帮、江西帮以及黄州、武昌各帮”。清代汉口盐商首领多为徽州人担任,史籍中徽人“举盐英入荆楚”“业盐汉皋”“以盐英游荆襄”之类记载不可胜数。湖北蒲圻所产茶叶则为山西、广东商人所垄断,山西商人将当地所产茶叶运往内蒙古、新疆等地销售,广东商人则将茶叶运往南方各省销售。湖南、江西不少地方从湖北贩回棉花,如湖南邵阳县商人多贩他处棉入内,其中“来自湖北者最多”。

——摘编自段超《明清时期湖北地区商业发展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湖北地区商业发展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清代在广州等口岸城市,有一大批运用西方画技进行模仿或创作的中国民间画家,被称为所谓外销画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通草水彩画 广州博物馆藏

材料二   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就表现形式而言,指出材料一所示画作的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清代外销画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2023-06-06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材料二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群岛。不久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

——摘编自樊树志《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史”形成的影响。
2023-06-29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编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1)相据材料,归纳雍正帝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有此经济思想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