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东汉的兴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 题号:2264534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酺(?-104),东汉名臣,历官明帝、章帝、和帝三朝,深为朝廷倚重。少时从祖父张充学《尚书》,能继承其学业。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公元66年成为南宫《五经》师之一、为宗室四姓小侯讲授经学,深受称赏。汉明帝召其为郎,赐车马衣服,令入宫教授太子刘炟。他为人耿直,常匡正太子的言行,深得太子敬重。汉章帝即位后,曾多次赞扬他“屡有谏正,阎阁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并要其他为诸王讲学的经师向他学习。后来,他以侍中、虎贲中郎将出任东郡太守。他到任后便提拔义勇,搏击豪强,查处滥杀长吏,提拔重用忠义之人。汉和帝时,历任魏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太尉、宰相等职,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政绩卓著。临终前嘱咐儿子:“我位居三公,且不能宣扬德化,使臣民遵循制度,葬我时当务节俭!”卒时,皇帝亲临丧礼,赐以墓地。

——据太和人物《张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酺所处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酺的活动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知识点】 东汉的兴衰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 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 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 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

材料二   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派官兵前往各城视察,发现满营房屋久已掬为茂草”“满城倾圮,瓦砾荒凉,官兵们无营署可住,进退维谷,殊形狼狈……左宗棠于光绪三年(1877年)上奏光绪帝,提出: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为新疆画久安置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

——摘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等

材料三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20年10 月19日,习近平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求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的因素。 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此一战”对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简析“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的原因。
2023-11-08更新 | 1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光武帝首先妥善安置功臣减小改革的阻力,然后命令后族、宫戚“不得封侯与政”,重申“阿附藩王之法”收捕诸王宾客;重视人才选拔,沿用察举制,颁布了“四科取士”的诏书。公元39年,下令在全国“度田”即丈量土地,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地方骚乱。光武帝用镇压和分化相结合的手段平息了叛乱。汉明帝令外戚、阴、邓等家互相纠察,穷治楚王刘英;建武6年裁并了400多县约占三分之一,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中央兵减至2500人,废郡国都尉都试制度;改变王莽时期机构乱置的做法,加强原有秘书机要机构尚书台的事权,削弱了宰相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权势,君主集权因此而强化。经过汉光武帝和汉明帝长达几十年的改革,东汉初年的政治、经济大为改观,史称“光武中兴”。

——摘自翦伯赞《秦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初年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初年改革的作用。
2021-08-24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原为周代乡下基层组织, “五族为党”。后延伸为以类相从之意。《尚书》把“无偏无党”“无党无偏”作为政治标准;孔子提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东汉后期,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大夫,引发党锢之祸,东汉衰败。唐代后期出现“牛李党争”,科举出身的庶族官僚和士族出身的世家官僚为如何选官和对待藩镇斗争不休,加剧唐朝政局混乱。北宋欧阳修作《朋党论》,指出君子因志趣一致结合,相互补益,共同为国做事,这是真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结合,彼此勾心斗角,是假朋党,因此建议君王支持真朋党安定天下。不久北宋出现以是否支持王安石变法为区分,彼此相争相互打击的熙丰党人与元祐党人。而明末曾出现崇尚气节实学,主张开放言路、反对阉党专权的东林党人。清朝雍正皇帝亲自写《御制朋党论》批评欧阳修观点为邪说,其道是小人之道,指出朋党培植党羽以营私利,不惜损害公义,达到互相扶植、提携,有事相互关照之目的,暗地干扰皇帝决策。

—摘编自杜秀芳《 “圈子”与“朋党”》等

材料二1913年,北洋政府推动制定正式宪法,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国民党主张进一步加强议会权,以便通过多数党组阁制,同掌行政、立法两权;而倾向总统制的进步党等与北洋集团强调,在当时情况下需增强行政权。国民党主导的国会推议会权比同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更强的《天坛宪法草案》。袁世凯反对,谓“民党议员,干犯行政,欲图国会专制”。1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剥夺国民党籍议员资格438人。南方国民党人匆忙起兵反袁,遭全面镇压;舆论上,政权过渡刚完成,人心思定,多数人不愿支持国民党。

—摘编自章永乐《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政治吸纳、整合、缺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朋党”屡巡打击的原因,并比较欧阳修与雍正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党”的变化并简要评述共“党争”。

2016-11-27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