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226828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据于智华《中医》

材料二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材料三   从1998年到2010年,用了12年时间,我国医保制度覆盖13亿以上居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医保”体系。2016年11月17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标志着中国全民医保改革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

——孙淑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结合所学指出中医的重要观点和原则,并写出唐代中医药学的著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全民医保”体系的内容,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近代,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中医与西医的论战成为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一个缩影。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医学以阴阳平衡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理想状态。《黄帝内经》说:阴阳匀平……命日平人,所谓匀平,相当于儒学中和,失中、失衡是引起各种病理状当的决定因素。宋以后,受理先气后的唯心论影响,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取代了对人体本身内部结构的探索,架空了医学的实证科学内涵。……古代中医医德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核心道德理念是医学乃仁术。儒学学风以尊经崇古为传统,儒者把医药学的产生归于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圣人的创造,医学经典为圣人所作,不可更改,致使中医学的发展始终不能突破黄帝内经》《仿寒论》等古代医学经典的框架。

——摘编自谈文琼(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近代发生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论战,其背景是复杂多样的。鸦片战争后,西医东渐。影响日大。近代知识分子认为,科学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真理体系,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在近代爆发的疫病中,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中西医的冲突与论争也是近代两种不同文化斗争的缩影。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是与列强侵华同步进行的,因此文化冲突与中西医论战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

——摘编自王晓翠{民国时期中西医论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儒家文化影响中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医论战的背景。
2021-02-09更新 | 3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防疫和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二:“清洁”一词,中国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国人的清洁观念逐渐变得重要而明晰,清洁事物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

——据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2024-05-05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医药科学的应用,例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等措施使得西北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从1800年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使工人离开人口稠密的农业地区进入新的工厂中心。欧洲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南部和东部等地向德国、法国,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工业中心输送了几十万移民。在19世纪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移民者也如潮水般涌入了有更广阔前景的拉丁美洲国家。19世纪早期,在英国的领导下,从非洲贩运奴隶的贸易废止了,只是向中东贩运奴隶的现象还留下一些残余。人道主义关怀和工业化工厂有效组织自由工人进行生产的新能力都推进了奴隶制度的废除。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以后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工业化进程对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2023-09-12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